熱門文章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串聯在地,智慧商圈更聰明

《產業追蹤》串聯在地 智慧商圈更聰明 導入資訊科技 增加區域經濟產值 開創以人為本的創新服務,2017 11 05 日,經濟日報

Internet of Things concept abstract image visual, smart city, smart grid, sensor network,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發展智慧商圈已經蔚為國際潮流,台灣也陸續導入許多資訊科技和多元的創新應用服務,希冀從傳統商圈邁向智慧商圈,進而提升區域經濟的產值,例如:以App搜尋和導航停車資訊和商圈周邊店家、Beacon推播所在位置的附近店家優惠訊息、AR行動導覽服務、互動電子看板瀏覽查詢和偵測人流、自助化的終端設備進行繳費或取得優惠卷、QRCode行動支付等,各項服務都已進入現代人生活。

但回想一下,與我們生活型態息息相關,每天都會接觸的食、衣、住、行、育和樂的生活場景和周邊生活商業服務是什麼?如果消費者遊走在城市裡,只有帶著一支手機,或只使用公共服務所提供的科技設備,將可以完全滿足消費者適時、適地和適性隨需服務嗎?

在網路時代,消費者的購物模式從線下轉移到線上購買商品和服務;在行動網路時代,消費者購物模式則是經由移動中的生活商業場景氛圍,觸發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和隨興透過虛實整合的銷售通路,進行互動體驗和非目的性購買。再加上不同的年齡層消費族群各自有其生活型態、步調與使用各種科技設備動機,所以商業場域經營者如何整合來自各種不同科技設備,掌握消費者從搜尋、關注、選擇到購買的相關數據,洞悉日益複雜的消費者旅程和目標消費者行為,是目前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過往曾邀請荷蘭服務設計思考組織(Design Thinker Group)和歐盟執委會設計創新領導力委員會Roberto Verganti董事共同舉辦服務創新工作坊,引進「顧客旅程地圖」和「創造意義的設計力創新流程」的工具方法,希望有效協助臺灣服務業者了解顧客真實樣貌與消費者旅程變化,建立以顧客角度出發的創新服務發想,以及深植以人為本的服務創新概念和深度思考服務創新的意義和價值,廣受與會業者熱烈回響。

近來更倡導以CBT服務創新方法論,同時融合顧客、商業和科技(Technology)等三個面向不斷精進,協助企業找到對顧客有意義和對服務商具商業價值的解決方案,以及深度思考以人為本的服務創新議題。



2017年3月2日 星期四

打造智慧城市,從美好的生活場景開始

政經八百-打造智慧城市 從美好的生活場景開始,2017 03 02 日,工商時報


從全球智慧城市的發展歷程來看,皆希冀藉由資通訊技術與智慧科技應用,來解決各國家所面臨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發展的核心問題。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源起的脈絡背景,就是在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Financial crisis) 下, IBM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Smart Planet)的概念,引發各國推動智慧城市資通訊基礎建設的熱潮。

回顧全球智慧城市的發展模式,初期是從政府由上而下 (Top Down) 的政策規劃,結合大型公司的相互合作來主導進行,以投資大型基礎建設為主;後期是轉向由下而上 (Bottom Up) 的市民參與方式,透過公私部門和市民的協力模式 (Public-Private -People Partnership,簡稱PPPP),尋求社會資源有效整合運用,連結各方的利害關係人,建立新的協力合作關係,共創價值和共享利潤。

當前適逢全球經濟停滯,各國也面臨經濟、社會和生態永續,以及政府治理等各層面的問題,如何從市場需求面和在地議題出發,解決市民生活場景下所關切的各項痛點,活絡地區的生活機能,促進業者提供完備的智慧服務和驅動當地產業發展,逐步形成區域創新生態體系,乃當前發展智慧城市的當務之急。

歐洲智慧城市的先驅典範荷蘭南部的工業城恩荷芬市(Eindhoven),就是在歷經飛利浦製造外移和商用汽車生產商DAF企業重組裁員,由荷蘭中央政府以恩多芬智慧港區為發展核心,推動「智慧港2020(Brainport 2020) 發展計畫,透過結合區域內的政府、企業、大學、研究機構和市民,進行多樣和跨組織層次的協同合作,以科技創新連結社會創新,凝聚產業未來要發展的重點領域,包括:生活科技和健康、食物、智慧移動、高科技系統、智慧材料和化學,共同建構開放共生的創新區域生態系統。


我們可以從貼近每日市民最常進出的居住社區、工作場所和消費購物的商圈市集和購物商場等公共服務場域,以及涵蓋食、衣、住、行、育、樂和醫療等多面向的生活服務互動場景裡中,開始建構市民美好智慧生活的體驗經驗,例如:市民生活中需要久留和頻繁進出的智慧住宅、智慧商辦大樓和智慧購物商場,與移動生活場景的智慧車站和智慧街道,以及攸關生命安全的水資源、空污監測和災害防治等生活議題,吸引更多的市民協同參與,想像預見美好的智慧城市生活型態,然後再透過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為介接平台,連結適切的解決方案,快速驗證和落實對市民有價值與切身有感的商業服務應用,共同打造幸福宜居的智慧城市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