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興觀點/智慧城市評估的新面向,2019年2月19日,經濟日報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3651266
全球各城市皆希冀能夠解決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後,所導致城市發展的失衡問題。然而,全球各城市的人口背景組成、地理環境和產業發展迥異,也各自具備獨特的歷史脈絡和文化特色,所以面臨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有所不同。
綜觀幾個較具知名度的全球智慧城市調查,針對「智慧城市」有各自著重的評估面向,包括:1999年起國際組織智慧城市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 ICF)的智慧城市評選(Smart 21、Top7 ) 、2007年歐洲中型智慧城市評比、2012年起西班牙IESE商學院的全球城市運轉指數(Cities in Motion Index) 調查、2015年起IDC國際數據公司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的亞太區智慧城市專案評選,以及2017年英國市場研究機構Juniper Research的全球智慧城市Top20調查、2017年瑞典Easypark的全球百大智慧城市指數(Smart Cities Index ) 分析、2018年新加坡伊甸園戰略研究所(Eden Strategy Institute)的全球50大領先智慧城市政府評估…等,皆從不同的面向和方式來評量智慧城市的發展。
依據 2018年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也發布的《ISO37122,可持續發展社區—智慧城市指標》草稿文件,依循聯合國永續發展的17個永續發展目標,「環境保護」、「經濟成長」和「社會進步」三大主題面向,再增加「居住」、「人口與社會狀況」兩個主題,建立起評估智慧城市的19個主題面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