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

  工作意義學思考 


哲學思維的演進

1.古希臘哲學(約公元前6世紀~公元6世紀)

  • 蘇格拉底:

推崇「心靈的轉向」「辯證法」,強調透過對話探求真理,開創了精神助產術,影響西方哲學的問答和道德思考。

  • 柏拉圖:

提出理念論,認為真實世界是理念的反映,影響倫理學和形上學。

  • 亞里士多德:

建立邏輯學系統哲學強調經驗理性結合對科學、倫理、政治學有深遠影響,被稱為“西方哲學的奠基人”之一。

2.近代哲學(16世紀末~19世紀初)

  • 笛卡爾:

理性主義創始人,提出“我思故我在”,強調理性懷疑精神是知識基礎。

  • 康德:

批判哲學的創立者,調和理性與經驗,提出知識有先驗範疇,奠定現代認識論倫理學基礎。

  • 黑格爾:

唯心主義代表,發展辯證法,強調歷史邏輯的統一,主張「真理即整體」,對哲學、政治理論影響深遠,形成黑格爾主義

3.19世紀哲學

  • 謝林:

德國唯心主義代表人物,提出自由哲學,強調自然精神的同一性,分為先驗觀念論、自然哲學和自由哲學時期。

  • 邊沁、密爾:

功利主義代表人物主張行為應以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為標準,對倫理學及社會政策影響重大。

4.20世紀哲學

  • 皮爾士、詹姆士、杜威:

實用主義代表人物強調思想行為的實際效果,影響教育哲學和美國哲學。

  • 海德格爾、薩特:

存在主義代表人物探討人的存在及自由,強調主體性和個體生命的意義,影響文學和哲學。

 

依據年代說明重要哲學家的主義之主張、貢獻及影響

年代

哲學家

主義

主張簡述

主要貢獻及影響

古希臘 時代

蘇格拉底

Socrates

倫理哲學          批判理性主義        

智識來自問答辯證,強調內心道德與自我省察

創立辯證法,奠定倫理哲學基礎,影響西方整體哲學思維

古希臘 時代

柏拉圖

Plato

理念論

(唯心主義)

真實存在是理念世界,感官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開創形上學,對倫理、政治哲學影響深遠

古希臘 時代

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實證主義

(經驗主義)

強調經驗理性結合,邏輯科學系統哲學創建

建立邏輯學倫理學、政治學,對科學方法產生深遠影響

17世紀

笛卡爾

René Descartes

理性主義

我思故我在 知識基礎建立於理性和懷疑

奠定近代哲學基礎,推動科學革命與方法論

18世紀 啟蒙時代

康德

Immanuel Kant

批判哲學

(先驗主義)

認知有先驗形式, 調和理性經驗

創立現代認識論倫理學框架,影響哲學與科學方法

19世紀

黑格爾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絕對唯心主義(辯證法主義)

世界是絕對精神展開,真理是歷史邏輯的統一

發展辯證法,對後世哲學、政治思想、社會理論影響深遠

19世紀

謝林

Friedrich Schelling 

德國唯心主義

自然與精神的同一性,自由哲學理論

德國浪漫主義自然哲學重要代表,影響後續唯心主義哲學

19世紀

邊沁

Jeremy Bentham

密爾

John Stuart Mill

功利主義

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作為行為標準

對倫理學、法律與社會政策改革影響深遠

20世紀

皮爾

Charles Sanders Peirce

詹姆斯

William James

實用主義

重視思想的實際效果與行動指導

推動美國哲學,影響教育、心理學與社會哲學

20世紀

海格爾

Martin Heidegger

沙特 

Jean-Paul Sartre

存在主義

探討人的存在、自由與主體性

影響哲學、文學及社會思想,強調個人意義生命經驗



工作意義之思考 

https://viewer-ebook.books.com.tw/viewer/epub_v3/?book_uni_id=E060000459_fixedlayout_trial&version=V001.0002&encrypt_type=none&is_trial=true

   右(上)→左(下)

黑格爾(19世紀)唯心主義
     理想和現實只能二選一?
     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
沙特(20世紀 存在主義自由主義
     為什麼一定要工作?
     做跟大家一樣的選擇比較保?
海德格(20世紀)存在主義
     被常瑣事埋沒失去自我?
     工作可以我更接近幸福的人生嗎?
蘇格拉底(古希臘時代)倫理哲批判理主義
     你為了什麼而工作?
     難免會跟同事比較主管說的話很易放心上?
伊比鳩魯(古希臘時代)快樂主義
     工作一輩子也買不起房、過不起好生活?
     每天重複同的事,倦怠疲乏不已?
康德(18世紀)批判哲學(先驗主義)
    遊走法律邊緣、道德灰色地帶,怎麼做判斷?
    對工作失去熱情,心靈勵志故事也起不了作用?
李維史陀(20世紀結構主義
    職場規則綁手綁腳,工作沒有發揮空間?
    怕「被人討厭」,只好委屈求全?


年代

哲學家

主義

對工作的主張與意義

主要貢獻及影響

古希臘

時代

蘇格拉底

批判理性主義

工作是追求真理道德知識的實踐,強調不斷質疑自我覺醒,工作須符合個人道德興趣

啟發後世倫理學,強調理性自我認知的重要性

古希臘

時代

伊比鳩魯

快樂主義

工作應帶來精神上的安寧與快樂,避免過度勞累,追求簡單幸福

貢獻享樂主義倫理學,影響後世對生活與工作的態度

17世紀

笛卡爾

理性主義

工作為理性實踐的一部分,是自我實現理性運用的過程

開創現代哲學,強調理性思考科學方法

18世紀

康德

批判哲學

(義務倫理學)

工作被視為履行道德義務的行為,強調尊重自身他人尊嚴的勞動

改變倫理觀念,工作與道德義務相連

19世紀

黑格爾

辯證唯心主義

工作是自我與世界的辯證過程,反映自由精神在歷史中的展開

提升工作在歷史文化發展中的哲學地位

19世紀

尼采

虛無主義

(超人哲學)

反對平庸勞動,主張通過工作彰顯個人力量創造性超越社會制約

挑戰傳統觀念,強調個體意志與生命力

19世紀

齊克果

存在主義

工作是面對焦慮自由的方式,須真誠地承擔,工作成為個人存在的表達

強調個體內心選擇自我實現

20世紀

詹姆斯

實用主義

工作的意義在於實踐與效果,透過行動創造生活價值

影響教育、心理學,強調經驗實用

20世紀

海德爾

存在主義

工作是「存在即勞動」,人透過勞動體驗存在工作與人生意義密不可分

深化存在哲學,揭示工作存在之關係

20世紀

沙特

存在主義與

自由主義

工作是個人自由選擇實踐,透過工作彰顯自我,承擔自由帶來的責任

強調自由責任,對現代工作哲學有深遠影響

20世紀

李維史陀

結構主義

工作受結構文化制約,個體在工作中實現社會角色與身份

解構傳統主體觀,重視社會結構對工作的影響

20世紀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

工作是自我完善社會貢獻的手段,工作幫助個人克服自卑,追求卓越

提倡工作社會連結,重視個人心理成長

 

-----------

資料來源:

1.經理人月刊(2015)關於工作的16個哲學思考10月號/2015 131

https://viewer-ebook.books.com.tw/viewer/epub_v3/?book_uni_id=E060000459_fixedlayout_trial&version=V001.0002&encrypt_type=none&is_trial=true ;

https://www.taaze.tw/products/25100003231.html

https://pjchender.blogspot.com/2015/11/16.html

戴上哲學家看世界的眼鏡 ─ 求真、求知、求進步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1364 

2.齊立文(2015)【編輯台時間】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經理人月刊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columns/view/51431

3.張玉琦(2016)「什麼工作才是好工作?」跟著哲學之父蘇格拉底一起思考工作的意義經理人月刊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2783

4.山口周(2025)哲學是職場上最有效的武器:50個關鍵哲學概念,幫助你洞察情況、學習批判思考、主導議題,正確解讀世界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17685?gad_source=1&gad_campaignid=22857701728&gbraid=0AAAAAD4DKPyqDkxeiKMjaAwbJpANpyHLe&gclid=Cj0KCQjw5c_FBhDJARIsAIcmHK-O5Mo2DEBBaOpMiixPA1nzuzO7EURDLYWwn_lpfJ-Qgk4MjA0anx0aAk8AEALw_wcB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SOBZ7d301w

‧關於「人」    的關鍵概念──為了思考「這個人為什麼會做這種事」

‧關於「組織」的關鍵概念──為了思考「這個組織為什麼不改變?」

‧關於「社會」的關鍵概念──為了理解「現在有什麼事在發生」

‧關於「思考」的關鍵概念──為防落入常見的「思考陷阱」

在工作的戰場上,哲學是你最有用的武器

邏輯、倫理、情感(亞里斯多德)──只靠邏輯叫不動人

‧無名怨憤(尼采)──你的「妒忌」是我的商機

‧平凡的邪惡(漢娜•鄂蘭)──壞事是停止思考的「平凡人」幹出來的

‧奈許均衡(約翰•奈許)──最強的策略是「好人,但也接受挑釁」

‧脫序(艾彌爾•涂爾幹)──「工作形態改革」的盡頭是可怕的未來

‧無知之知(蘇格拉底)──學習會停頓在「我懂了」的瞬間

能指與所指(索緒爾)──語言的豐富度直接通往思考的豐富度

可否證性(卡爾•波普爾)──「科學」並不等於「正確」

5. Julian Baggini, Peter S. Fosl (2023)哲學家的工具箱【二十周年全新增訂版】:如何論證、批判、避開邏輯謬誤?一套現代人必備的理性思考工具,麥田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63040?srsltid=AfmBOoqX4NLzsLFHeL2vDAEVX9s7wUIAIErJihyNGiuwX5Yh-S78gm0N

6.Ward Farnsworth(2023)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跟著塞內卡、西塞羅、叔本華等10位斯多葛思想家,學習面對不確定年代的生命智慧,麥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47871?srsltid=AfmBOooY-x12n-S9zKL71Gv00rhY_0tZKAlvZ3ox3pn8-vHpyOHqGs1W

斯多葛思想的名人語錄

塞內卡談死亡

▲死亡即將來到你的面前。如果它留著不走,那才是可怕的事。但必然的結果是,它要不就是不來,要不就是來了又走。

愛比克泰德談判斷與主觀

▲為什麼要啜泣與嚎哭?因為你的看法。什麼是不幸?你的看法。什麼是不和、分歧、責備、指控、不敬、愚蠢?全部都是你的看法,沒有別的答案。

馬可‧奧理略談外在世界

▲你看到的一切都瞬息萬變,而且很快就會消失無蹤,記得隨時提醒自己已經看過多少次這種轉變。這個世界不斷變化,你的人生應該著眼於自己的看法。

伊壁鳩魯他人的影響

▲我從來不想滿足眾人,因為他們不喜歡我熟知的事物,而且他們喜歡的事物我不熟知。

西塞羅談感官與判斷

▲誰不知道食欲是最好的醬汁?

普魯塔克談自我評估

▲每個人在觀察到別人的錯誤時都應該隨時對著自己複誦柏拉圖的話:「我是不是和他們一樣?」

蒙田美德

▲最接近內心的地方就是在自己家裡,在你的日常行為中,因為你不需要對任何人負責,在那裡沒有刻意安排或虛假的行徑。

約翰‧傑克遜談把握時間

▲假如沒有好好耕種,時間將讓人一無所獲。

亞當‧斯密談快樂的來源

▲把快樂放在我們自己的行為舉止上、放在透過紀律、教育和關注而得以完全由我們掌控的事物上,我們的快樂就會非常安全,不受財富的左右。

叔本華談欲望

▲要求不斷膨脹的感覺,便是樂趣之所在,可是這種樂趣僅止於要求的過程,當要求不再膨脹時,樂趣也會跟著畫下句點。



精選文章

服務業數位轉型,需可實戰的創新方法論

專家傳真 - 服務業數位轉型 需可實戰的創新方法論, 2018 年 05 月 18 日,工商時報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518000297-260202 服務業如何結合 ICT 科技,進行數位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