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藏曲線、微笑曲線與產業創新的策略思維》
一、武藏曲線、微笑曲線與價值鏈及產業創新的核心關係
價值鏈(Value Chain)定義了企業創造產品的所有活動,而武藏曲線(Musashi Curve)和微笑曲線(Smiling Curve則是企業用來解讀其在整個產業鏈或價值系統中,各環節(如研發、製造、行銷)所能創造的附加價值(或利潤率)分佈情況的兩種重要理論模型。
這兩個曲線模型為企業制定產業創新和競爭策略,提供了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向:
- 共同的目標是幫助企業在價值鏈中,定位自身創造最大化的附加價值。
- 指導企業定位自身,決定專注於價值鏈的兩端(微笑曲線),還是中間的高技術製造環節(武藏曲線),從而實現持續的產業創新與競爭優勢。
二、「微笑曲線」—— 追求價值鏈兩端的知識與市場/服務創新
微笑曲線認為,製造/代工環節的附加價值最低,企業利潤主要集中在價值鏈的兩端:研發設計和品牌行銷。
- 核心觀點:
在產業鏈中,兩端(研發、設計、品牌行銷、服務)的附加價值高,而中間的製造、組裝環節附加價值較低,形狀像一個微笑的嘴型(U型)。
- 形成背景:
提出於全球產業大分工、製造外包盛行的時代。
- 產業創新:
- 鼓勵企業擺脫低附加值的加工製造,向高附加值的技術(研發、專利)和品牌/市場(行銷、通路)兩端延伸。
- 強調核心競爭力應集中在知識密集型的活動。
- 常見於標準化程度高、技術疊代快的行業(例如:消費電子產品早期的代工模式)。
三、「武藏曲線」—— 追求價值鏈中間的精實技術與工藝創新
武藏曲線(或稱反微笑曲線)主張,在特定技術密集型行業,製造/組裝環節若能透過深厚的工藝技術和精實管理形成壁壘,其利潤可以超越價值鏈的兩端。
- 核心觀點:
與微笑曲線相反,武藏曲線認為真正的利潤豐厚環節可以集中在中間的製造、組裝環節,呈現出倒U型的曲線。
- 形成背景:
日本製造企業的調查發現,許多企業透過精細化管理、工藝創新、技術累積和垂直整合,極大地提升了製造環節的附加值和利潤率。
- 產業創新:
- 強調製造環節是附加值的核心,鼓勵在製造過程中進行技術創新和質量控制。
- 適用於技術密集、製造複雜度高的行業(例如:半導體製造、精密設備生產、高端汽車製造)。
- 證明製造環節若能形成核心競爭力(例如:極高的良率、獨特的工藝),同樣能獲得超越曲線兩端的高額利潤(例如:台積電)。
四、整合思維 —— 尋求「曲線融合」的平衡創新
產業創新的最佳策略並非二選一,而是依據產業特性和企業能力,彈性地融合兩條曲線的優勢,進行多維度的產業創新。
1.動態調整企業定位:
- 企業應持續評估自身的價值創造點,並且善用新興技術(例如:AI、物聯網、智慧製造)推動價值鏈數位轉型。
- 在產業鏈發展初期,可能需要武藏曲線的策略,來鞏固技術基礎;
- 而在產業成熟期,則可能需要微笑曲線的策略,來尋求品牌和服務的突破。
2.以品牌鎖定技術(微笑曲線的應用):
利用品牌和市場地位(曲線右端)來鎖定上游的關鍵技術(曲線左端)和獨特的製造工藝(曲線中間),例如:蘋果的品牌地位使其能指揮全球最頂尖的製造商。
3.以製造驅動設計(武藏曲線的應用):
- 將製造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數據(例如:良率優化、工藝極限)反饋給研發設計部門。
- 結合設計與製造的協同創新,能確保產品從一開始就具備最高的生產效率和最佳的成本結構。
總結而言,企業的創新策略思考應聚焦於:As-Is -> To-Be
- 你是誰?(企業的核心資源與能力:是技術驅動型,還是市場驅動型?)
- 你在哪?(產業生命週期與價值鏈中的位置?)
- 你要去哪?(在曲線的哪個部分創新,創造和獲取最大的價值?)
---------------------
資料來源:
1.蔡來春(2017)走過微笑跨過武藏》新企業獲利策略-共振曲線,myMKC
https://mymkc.com/article/content/22641
共振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