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 星期三

《 台灣在全球無領導時代(G-Zero)之自處 

 

一、「無領導時代」(G-Zero)

「無領導時代」(G-Zero)這個概念,是由政治學者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在2011年提出,他認為全球已經沒有一個國家或集團能像過去一樣,有效主導並解決全球性的問題。

這意味著:

1.權力分散:
過去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正在減弱,權力分散至多個區域大國,如中國、歐盟等。

2.缺乏共識:
各國之間缺乏處理氣候變遷、地緣政治衝突、經濟不平等等問題的共同框架與意願。

3.不確定性增加:
國際政治和經濟局勢的變動性與風險性都顯著提高,對中小國家來說尤其充滿挑戰。

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面臨的處境顯得更為複雜與嚴峻。

  • 台灣一方面需要在大國博弈中,維持自身安全與主權
  • 另一方面也需要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以避免被邊緣化


二、台灣的自處之道

在G-Zero時代,台灣不能僅僅被動地等待國際局勢的發展,而是必須主動出擊,從多個層面強化自身實力與國際連結。


1. 強化經濟韌性與科技實力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全球供應鏈的核心,這是台灣最大的資產。

全球地緣政治緊張供應鏈重組的背景下,台灣應持續鞏固和擴大其在半導體、AI、5G/6G等高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

這不僅能為台灣經濟提供穩定動能,更能讓其他國家在戰略上對台灣產生依賴,從而成為台灣的安全屏障。

策略建議:

  • 持續投入研發,鼓勵創新,維持技術優勢。
  • 深化與理念相近國家的科技合作,建立「民主科技聯盟」,共同面對技術封鎖與威脅。
  • 推動產業多元化,降低對單一產業的過度依賴,發展綠能生技新興產業

2. 採取多元彈性的外交策略

在G-Zero時代,傳統的結盟模式變得不穩定。

台灣需要採取更具彈性與多樣性的外交策略,不能只依賴單一國家。

策略建議:

  • 「夥伴外交」:

積極與非邦交國建立實質關係,特別是與美國、日本、歐洲等民主國家深化合作。 

這種合作可以超越傳統的外交形式,涵蓋經貿、科技、文化、人道救援等各個面向。

  • 「多邊外交」:

儘管加入聯合國等正式國際組織困難重重,台灣仍可尋求在世界衛生大會(WHA)亞太經合會(APEC)等專業或區域性國際組織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展現台灣的貢獻與價值。

  • 「公共外交」:

透過媒體、文化交流、智庫對話等管道,主動向國際社會傳達台灣的民主價值、人權理念與貢獻,爭取國際社會的理解與支持。

 

3. 提升國防自主能力

在國際秩序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自助者天助」**成為至關重要的原則。

強大的國防力量是維持台灣主權與安全的最根本保障。

策略建議:

  • 持續增加國防預算,推動國防自主,特別是發展不對稱作戰能力,如無人機、飛彈、潛艦等,以有效嚇阻潛在的軍事威脅。
  • 強化後備軍人制度全民防衛意識,讓社會具備更強的韌性,以應對突發狀況。
  • 深化與主要盟友(尤其是美國)的軍事合作與交流,以提升台灣軍隊的訓練與裝備水準。


三、結論

在「無領導時代」,台灣面臨的外部環境確實更加嚴峻,但這也提供了轉變危機為契機的機會。

台灣必須從過去的被動應對,轉變為主動出擊,透過強化經濟實力靈活運用外交手腕,以及提升國防自主能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在國際上不可或缺且有貢獻的成員。

台灣的未來,不再只是大國博弈下的棋子,而是有能力在全球變局中,主導自身命運、找到立足之地的韌性之島。



________

資料來源:
1.Ian Bremmer (2012)G-Zero:為什麼世界政經缺乏領袖?未來何去何從?財信出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69469?srsltid=AfmBOopu5ZHGvhnZXEwxXOIsaQaUbHOKiwcDB_idiNLXdE5bL4FUG59W
2.黃正忠(2025)G0G1時代的賞與搶,今周刊1494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25/post/202508060016/
3.蔡鎤銘【專欄】無領導時代的挑戰:2025,全球大洗牌的關鍵一年,銳傳媒Vigor Media
https://vigormedia.tw/%E3%80%90%E5%B0%88%E6%AC%84%E3%80%91%E7%84%A1%E9%A0%98%E5%B0%8E%E6%99%82%E4%BB%A3%E7%9A%84%E6%8C%91%E6%88%B0%EF%BC%9A2025%EF%BC%8C%E5%85%A8%E7%90%83%E5%A4%A7%E6%B4%97%E7%89%8C%E7%9A%84%E9%97%9C/]
4.李宜蓉(2025)冷戰時代再臨? 學者:川普恐帶動G零世界,TVBS
https://news.tvbs.com.tw/focus/2746056 ;
https://tw.news.yahoo.com/%E5%86%B7%E6%88%B0%E6%99%82%E4%BB%A3%E5%86%8D%E8%87%A8-%E5%AD%B8%E8%80%85-%E5%B7%9D%E6%99%AE%E6%81%90%E5%B8%B6%E5%8B%95g%E9%9B%B6%E4%B8%96%E7%95%8C-111518362.html
5.尹瑞麟(2025)全球化黃昏:世界步向「G-Zero」時代的憂慮灼見名家傳媒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article/43576
美國政治風險及諮詢公司Eurasia Group創辦人Ian Bremmer在其2012年的Every Nation for Itself: Winners and Losers in a G-Zero World一書稱,「前個世代,美國、歐洲與日本曾是當時的世界強權,在開放市場的自由民主下,推動全球向前行。
但是現在,這些國家幾乎都自顧不暇」,結果是「70年來頭一遭,沒有一個單一國家或聯盟能夠面對作為全球領袖的挑戰」。
6.田孟心(2023)誰能主導未來世界?歐亞集團總裁布藍默:不是美歐中,是它,天下雜誌784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7717
數位秩序正在成為我們生活方式、我們信仰什麼、我們想要什麼以及我們願意做什麼來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因素。
我們最終會處於哪一個階段,
  • 將取決於AI如何推動現有權力結構的變化、
  • 政府是否有能力並願意監管科技公​​司,以及最關鍵的是:
  • 科技領導者決定如何使用他們新發現的權力。
7.伊恩布雷默(2012)歡迎來到G-Zero時代,今周刊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7/post/201212270035/


 《 AI Agent (代理式AI ) 再思考 


一、代理式 AI是行動的引擎

生成式 AI 開啟了與機器對話的新時代,而新一代的 「代理式人工智慧」(Agentic AI) 更進一步,將幫助企業真正完成從「資料中心」「執行中心」的轉變。

  • 過去十年,我們努力讓資料變得可視化、即時、可分享
  • 而未來十年,我們必須讓資料「可執行、可代理、可最佳化」

代理式AI 將讓BI不再只是資訊管理工具,而是業務協作平台,更從觀察指標進階到推動任務,節省時間之外,也釋放組織的行動力與應變力。

  • 生成式 AI 幫助我們看見資料的價值
  • 那麼代理式 AI則幫助我們把資料變成行動的引擎


二、代理式 AI的應用

傳統BI是資深分析師的延伸,代理式AI更像是一名能主動提建議、採取行動並協助執行的策略助理 。


在麥肯錫的產業研究中,愈來愈多企業已將代理式AI 實際導入營運流程,涵蓋金融服務、零售電商與製造業3大場景。
這些應用的共通點,是 AI 不再只是支援決策,而是直接參與任務,成為流程的一部分。
  • 金融業:主動監控與風控任務的自動化
  • 零售電商:促銷決策自動化,提升轉換率
  • 製造業:排程與預測維修的智慧協調
應用的共同點是: AI 提出洞察之外,還能推動行動串接任務跟進成果的流程參與者。
這些應用不只提升效率,更讓每個部門都能以資料推動業務行動,全面加速數位轉型。

代理式AI 可以在部門內部流程中主動執行任務處理例行溝通、甚至協助決策,扮演「數位助理」「工作流程協調者」的角色。
每個部門若都有這樣的數位代理人,企業的行動力應變速度也將大幅提升。


根據麥肯錫報告,代理式AI的潛力遠超過IT或資料部門,不只作為「分析幫手」,更是能參與跨部門流程的「任務代理人」
它能理解上下文整合系統資訊,並在不同部門中主動協助完成關鍵任務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4031/agentic-ai-mckinsey


三、有意識的 AI(Seemingly Conscious AI,SCAI )

蘇萊曼曾是 Deepmind 和 Inflection 的共同創辦人,預測在未來 2 至 3 年內,基於現有的大型模型 API、長上下文視窗、基本工具與程式碼,就足以組裝出看似有意識的系統,不需要昂貴的客製化預訓練。

在蘇萊曼的定義裡,打造一個看似有意識的 AI(Seemingly Conscious AI,SCAI)構成條件包含幾個要素:
  1. 首先是流暢自然的語言表達
  2. 第二是具有獨特人格
  3. 第三是記憶,能引用過往對話、照片或影片提升互動價值,進而培養使用者的信任感;
  4. 第四是自述主觀感受
  5. 第五則是自我意識
  6. 第六是擁有對未來的信念,也就是內在動機
  7. 第七是目標設定與規劃的行為
  8. 第八是擁有使用工具的自主性

面上「看起來有意識的 AI(Seemingly Conscious AI,SCAI)」,,其本質並非真正的擁有意識,而是透過語言、記憶、行為模式等特徵,讓人感覺它像一個「人」。

蘇萊曼認為,這對社會來說是危險的,將讓人們與現實脫節,進一步削弱社會脆弱的連結與結構,甚至扭曲社會原有的道德優先順序。

蘇萊曼呼籲,人們需要在人與 AI 互動的研究基礎上建立清晰的規範和原則。


_______

資料來源:
1. 林亭佑(2025)代理式AI是什麼?跟商業智慧BI差在哪?擺脫數據躺平,3張圖看懂企業最強外掛,數位時代
3.郭宇璇(2025)ChatGPT Agent可代買票?付費免費?遠見雜誌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23200
4.林浥樺(2025)現省近3萬元!他給ChatGPT「7個指令」結果買到超便宜機票
https://ec.ltn.com.tw/amp/article/breakingnews/5144655?fbclid=IwY2xjawMPj71leHRuA2FlbQIxMQABHpoWa5PqRpAMarBNOvqLQiaXK2x_V14nrMuleupz9prmBReXHMLbeKi-xjvV_aem_dk-yeTh72N3EkqCClWj68w
5.劉奕酉(2019)八張圖,一次搞懂人工智慧的現在、未來,及對你工作的影響,天下雜誌


6.KPMG(2025)台灣產業AI應用趨勢與展望報告
7.McKinsey & Company(2023) The economic potential of generative AI

8.邱煜庭(2025)AI代理掀起職場變革!PwC報告:79%美國企業已導入,大幅重構工作流程,效益正浮現

9.pwc(2025)建立AI策略的思考架構 聚焦四重點
企業使用AI可採用的兩個價值思維、四個策略重點

10.pwc 中國 (2025)生成式AI應用平臺解決方案
關於企業落地AI應用的價值主張

生成式AI應用平臺解決方案介紹

11.(2025)AI 機器人全球 7 大勢力關鍵報告》,解鎖各國 AI 機器人發展重點,科技報橘


精選文章

服務業數位轉型,需可實戰的創新方法論

專家傳真 - 服務業數位轉型 需可實戰的創新方法論, 2018 年 05 月 18 日,工商時報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518000297-260202 服務業如何結合 ICT 科技,進行數位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