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對等關稅對台灣各產業的衝擊及因應對策 》
2025年8月7日起,美國對台灣商品徵收20%「對等關稅」。
台灣2024年對美出口高達1,113.7億美元,占總出口23.4%,年增46.1%,美國已成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中國大陸及香港為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
此舉將對台灣各大產業造成全面壓力,以下分析台灣各產業的衝擊與具體因應措施。
一、台灣各產業的衝擊
- 電子資通訊業(ICT) : 伺服器、網通設備、電腦週邊
美國ODM訂單毛利下滑3~5個百分點,傳產業者毛利甚至低於5%。
- 半導體業
晶圓代工多數暫獲豁免。
但是,下游IC設計、記憶體模組、封裝測試,產業鏈需加速重組。
- 傳統製造業: 機械、工具機、汽車零組件、鋼鐵、手工具、自行車等
產品價格競爭力急遽下降,訂單利潤壓縮、流失,中小企業現金流壓力大。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23178 (2025.08)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4060/trump-taiwan-tariff-impact-industries-2025 (2025.08)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4905 (2025.04)
2.農業與漁業
- 2004年,農產品出口總額49.2億美元,以輸出美國8.9億美元最多,占農產品出口總值18.0%。
- 2024年,台灣水產產品對美出口金額約為1.71億美元,占台灣對美農產品出口總額約18%。(如吳郭魚、鱸魚、旗魚、鬼頭刀等)
- 2023年,我國花卉外銷總值達新台幣65.4億元,其中蝴蝶蘭佔49.4億元,美國為最大出口市場,金額達19.7億元,占比約40%。
- 關稅將削弱競爭力,衝擊接單與出口規模。
3.服務業間接受創
- 金融業—風險升高、需求萎縮
隨著製造出口企業營收、訂單減少,銀行企業放款需求下降,不良資產(呆帳)風險上升。部分中小企業財務狀況惡化,增添金融業系統性風險壓力。
- 物流與運輸業—運量下滑、營收受壓
製造業出口美國訂單流失,造成國內貨運、港運、報關等物流量減少,全球航運公司已觀察到北美線貨櫃運量顯著下滑,直接拖累物流相關服務業營收。
- 餐飲零售與其它服務—消費信心疲弱
受企業縮減預算影響,民眾消費信心下滑,餐飲、零售、娛樂等生活型態服務業表現明顯轉弱,部分門市或連鎖體系營收成長停滯或出現負成長。
- 商務及專業服務—景氣大幅收縮
客戶主要為出口製造、零組件、組裝等產業的商務服務公司(如會計、法律、行銷、工程顧問等),因企業緊縮預算,需求停滯甚至萎縮,產業生態受波,以及雖非直接被課稅,但受製造業衝擊連鎖效應波及。
二、具體因應措施
1. 供應鏈重組
企業全球布局,維持台灣技術核心。
推動生產、組裝及最終加工,移往美國或關稅優惠第三國,降低直接關稅衝擊。
例如:電子螺絲廠、OEM廠把組裝線設在美、墨,「產地變更」分批轉移出口。
2. 價值鏈(品牌)升級
台灣自有品牌出口美國比重提升至8.2%。
企業自代工(OEM/ODM)轉型品牌經營,融合設計研發、軟體服務與智慧製造,強化附加價值,降低單靠價格競爭對關稅的敏感性。
3.拓展國際市場
2024年,台灣服務業海外據點、餐飲、教育、醫療等,開店數年增18%。
服務業強調品牌差異化和高品質,可複製的出口模式。
標準化流程、在地化調整、數位行銷、品牌故事深化,發展高門檻服務,提升「台灣服務」國際競爭力。
4. 政策資源與產業基金支援
「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將加碼新台幣50億元(用於業者設備汰舊換新),整體達930億元。
* 為協助企業因應衝擊之政策資源措施 :
- 工業支持措施
提供金融支持,包括:貿易融資利息減碼120億元、外銷貸款優惠保證加碼60億元、中小微企業貸款加碼50億元,認定資格由營業額衰退15%放寬至10%,預估共有22萬餘家廠商受惠。
在研發轉型補助200億元與爭取海外訂單100億元方面,放寬為直接或間接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影響的業者,就可以提出申請,受惠業者可達約5700家。
對於間接受衝擊業者
只要業者能舉證因為受到關稅影響,像是下游出貨商可能被退貨,導致貨品無法順利出貨等,都可以算遭受間接影響。
- 租稅優惠
產業創新條例,提供研發與設備支出抵減擴大適用,適用範圍新增人工智慧(AI)及節能減碳,支出上限由10億元提高至20億元;
另產創條例也放寬創投適用門檻,適用優惠出資額門檻由3億元降為1.5億元;
放寬新創適用條件方面,新創事業公司由成立未滿2年放寬為5年,投資門檻由100萬元降至50萬元,有望對新創、AI與節能減碳投資增加更多動能。
- 農業支持措施
結語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的貿易新壁壘,考驗台灣產業韌性,也是轉型升級的關鍵契機。台灣產業必需聚焦於供應鏈重組、價值鏈(品牌)升級、拓展國際市場及政策支援,才能避免受制於關稅,創新突圍,持續在全球價值鏈中站穩腳步。
--------------------------
資料來源:
2.廖漢原(2025.08)川普開徵關稅各國開放市場 圖解美如何改變全球經貿版圖,中央社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23168?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gv_post250801&utm_campaign=daily&fbclid=IwY2xjawL52-NleHRuA2FlbQIxMQABHjf8u2FdnFNFsi9chsUPtaz74QpMHMaOu2Ln5Xy_GqqolO2MKZ2oiWSOKe4t_aem_3S6VHpxY91nrfB8WC4rnAQ
面對日本、韓國憑藉匯率、稅率雙優勢,穩固全球地位,台灣若無政策支撐與談判籌碼,恐讓企業陷入接單卻不敢出貨的困局。
政府若想守住台灣製造,誠如機械公會的建言,或許該儘快祭出具體的融資支援與獎勵內需換購政策,並協助企業升級轉型。
3.劉光瑩、吳靜芳、康瓊之、楊孟軒(2025)《關稅6大受災聚落獨家地圖》
衝擊1.5兆元!168小時崩潰過後,台灣製造怎麼走,天下雜誌821期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4905
4.郭逸 (2025.08)關稅+匯率夾殺傳產!232國安調查瞄準半導體,台灣出口前途堪憂?遠見雜誌
232條款是更大挑戰,全面審查高科技出口
針對半導體、ICT設備及高科技零組件展開國安性調查,將評斷外國產品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意即台灣高科技業除了面臨關稅挑戰,更可能被賦予更多出口限制、進口監控與非關稅障礙等挑戰。
此外,鋼鐵、鋁材及汽車零組件也適用232條款。(鋼鐵及鋁材50%關稅、汽車零組件25%關稅。)
- 高依賴度、高相對稅率產業 (如工具機、塑膠製品):
建議廠商加速在美國的生產佈局以降低關稅成本,同時拓展多元市場以分散風險 。政府則應提供出口轉型補助與營運貸款。
- 低依賴度、高相對稅率產業(如紡織):
應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並積極佈局其他海外市場。
- 高依賴度、低相對稅率產業(如手工具、扣件):
可採取市場擴張策略,提升在美市占率,並升級在地經營模式。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GbUFx57vV/
與漁友切身的吳郭魚、鱸魚、鬼頭刀、遠洋漁業的相關作業原則也已公布。
9.曾郡秋(2025)蝴蝶蘭受重擊 出口美國成本飆升!農業部宣布加碼180億元救市,Newtalk新聞
https://www.moa.gov.tw/ws.php?id=2516128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98164?fbclid=IwY2xjawL6GHBleHRuA2FlbQIxMABicmlkETFMUVNhbFhpNUs2dG1NanFrAR4aPHyCP1DMfRMwABqL1_vzEYka-L30aSyzEuNqTGnDqlKu-B4Od2nAFQPcVQ_aem_14Xr3ct2e162kMfFNqCi5w
13.呂晏慈(2025.04)經濟部評估對等關稅影響 電子資訊、工具機入列,工商時報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404700743-430104?fbclid=IwY2xjawL6GLBleHRuA2FlbQIxMQABHm_39wxvkHEoZFie6uYCbsFNUasTs2AeNWvXf2zOcLdEgGO_7Qpc-trO7Ld7_aem_McLsGMRjO6YIAZhV96YI0w
經濟部評估美國對等關稅對個別產業影響程度。圖/行政院提供 (2025.04)
14.黃心亮(2025)台灣關稅20%!為何比日韓高?川普:符合這條件才會降
- 南韓:
條件為「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開放美汽車、卡車、農產品等進口」,經談判後調降為15%。
- 日本:
15.林兪彤(2025)美收20%關稅多殘酷?!台灣產業衝擊一次看,中時新聞網
- 半導體業:大魔王是232條款
- 鋼鐵業影響不一
- 生技怕丟代工
- 汽車零組件剉咧等
- 車市不安
- 農民憂開放
- 工具機哀嚎
- 高價遊艇失優勢
- 自行車:整車出口仍具優勢
- 零件市場不利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50801002048-260407?chdtv
但明顯看得出來,美國正在針對每個貿易夥伴進行分類處理,
18.Daniel Kuepper、 Nikolaus Lang、 Jan Nordemann (2025)川普關稅大浪來襲!製造業者升級教戰手冊了嗎?(ariffs, Technology, and the New Geography of Manufacturing),哈佛商業評論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24235/tariffs-technology-and-the-new-geography-of-manufacturing?utm_campaign=2508line&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line&utm_content=banner_0_0804&pageId=hbrtaiwan&channel=1&fbclid=IwY2xjawL89WNleHRuA2FlbQIxMQABHoHYDCaBMiUpIK-K3mCgBcyvKx5jhbHai5GktdnZ7ZlNCVO63Y4dOKvfMViz_aem_jPp543VCDf5vvIQJgYstzA
- 關稅:預期的關稅會侵蝕利潤嗎?
- 在地生產成本:在地生產的成本損失有多嚴重?
- 未來工廠:自動化與數位化能否抵銷這些成本損失(至少部分抵銷)?
- 外部環境:在地生產有任何障礙或優勢嗎?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21405750026923&set=pcb.1021412976692867
💡台灣貿易穩步成長,關稅調整對科技業帶來挑戰
• 台灣的貿易總額預計將以每年 2.8% 的速度增長,
到 2033 年達到 1,004 億美元(以 2010 年定值美元計算);
其中,對韓國和日本的貿易成長速度最快。
• 2023 年,台灣向美國出口約 880 億美元(以當前美元計算),
並被徵收 1.2% 的貿易加權平均關稅。
• 假設美國徵收關稅上升至 20%,台灣商品的額外關稅成本將達到 160 億美元。
受影響最大的產業包括消費電子、數據中心設備以及半導體與材料。
BCG董事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馮博堅表示:「身處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台灣的企業除了持續打造韌性,利用情境分析(Scenario Planning)等工具,識別個別模擬情境中的機會與風險,方能洞燭機先。
另外,在經濟全球化轉變成地緣政局化的趨勢下,企業應建立具備國際關係知識的專業團隊,提升判斷地緣政治變化的能力,來更即時地協助企業擬訂未來海外策略。」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21405750026923&set=pcb.1021412976692867 (2025.01)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21405736693591&set=pcb.1021412976692867 (2025.01)
20. 聯合報(2005)關稅海嘯衝擊全台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2664/8929041?from=vipudn_hotlist_story ;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9crizsuJw/ ;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9bQwyWtHV/
21.羅明琇 (2025)川普打響關稅戰,台灣半導體該如何布防全球供應鏈?,哈佛商業評論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24007/semiconductor-supply-chain
台灣企業必須超前部署,從「成本效率、風險韌性、政策適應性與服務彈性」中重新取得平衡,打造真正具有行動力與韌性的供應鏈。
張建一認為有望不疊加,美車輸台稅率估2.5%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1107700066-430102?fbclid=IwY2xjawN7i6BleHRuA2FlbQIxMABicmlkETFVRnZZQ1VpTmE5M3hQZTdFc3J0YwZhcHBfaWQQMjIyMDM5MTc4ODIwMDg5MgABHv9CE8kJrRhzVqPkyCXdNQ85qgplzdULqc55MeBUa_gWs8xLjWwt6HjnzzSZ_aem_DwlpMjlY8JoqrgyjUIQqFA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8EZMP1TKo/
24,羅明琇 (2025)關稅壓力下的新局:台美供應鏈合作的策略再定位,哈佛商業評論
- 一方面,美方意識到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性,特別是在半導體與關鍵電子零組件領域的地位;
- 另一方面,也期待台灣能夠進一步主動對接美國的供應鏈重建策略,深化在技術、安全與價值觀上的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