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 全球AI百大影響力人物分析(2023-2025年)



一、「全球AI百大影響力人物」榜單


2023年起美國《時代》雜誌(TIME)發布「全球AI百大影響力人物」榜單,涵蓋AI業界、學界、政策與跨界領域,聚焦於推動人工智慧發展、產業競爭及社會影響的代表性人物。

《時代》雜誌將入選者分為四大類:

  1. 領導者(Leaders)、
  2. 創新者(Innovators)、
  3. 塑造者(Shapers)、
  4. 思想家(Thinkers)。
榜單三年來「領導者、創新者、思想家、塑造者」四大分組逐步精細化,涵蓋政策制定、產業規範、教育改革、媒體內容、AI倫理治理等各層面影響力

AI影響力從「技術突破」逐步轉向「產業、社會、政策、全球治理」的多元化發展,也越來越呈現國際化與跨區域協作格局


二、榜單結構演變與趨勢


1. 2023年

  • 首度推出AI百大榜單,以OpenAIDeepMind、Anthropic等前沿研究機構和公司為主集中於生成式AI爆發、頂尖研究者(如:OpenAI 山姆·阿特曼(Sam Altman)、OpenAI 伊爾亞‧蘇茨克維(Ilya Sutskever)、DeepMind 傑米斯·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外部政策倡導者(如:阿朗卓·尼爾森(Alondra Nelson))、技術創業家及學者領域
  • 以美國、英國為主,少數歐洲與亞洲代表,主要聚焦美英兩地前沿技術公司和學者

2.2024年
  • 明顯擴展多元領域,加入晶片硬體:NVIDIA 黃仁勳(Jensen Huang)、AMD蘇姿丰(Lisa Su)、TSMC 魏哲家(C.C. Wei))、內容治理、安全倫理專家海倫·托納(Helen Toner)、阿姆巴·卡克(Amba Kak)、卡特加·格雷斯(Katja Grace))、海外政策制定者(美國、歐洲、印度官員)、跨界人物藝術家、教育家、演員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等),加強產業落地與全球治理佈局
  • 北美仍主導,但全球化明顯、涵蓋更多開發中國家亞洲佔比提升,華人及印度人物明顯增多;歐洲政策制定角色顯現

3.2025年
  • 重點突出AI模型、硬體、生態平台、合規與政策,並強調AI安全與人本取向;華人入選數量提升(如TSMC魏哲家(C.C. Wei)、DeepSeek 梁文鋒(Liang Wenfeng)等),企業領袖(SpaceX伊隆·馬斯克(Elon Musk)、Meta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OpenAI山姆·阿特曼(Sam Altman)、OpenAI山姆·阿特曼(Jensen Huang))連續入榜也反映巨型科技公司的主導地位
  • 亞洲與大中華區入選者顯著增加(如:TSMC魏哲家(C.C. Wei)、DeepSeek 梁文鋒(Liang Wenfeng)等),反映AI硬體與新創崛起;歐洲、印度、中東等地政策制定者與科研代表比例提升,顯示全球治理與合作的重要性;榜單跨界融合,多位國際女性人物、跨產業人才躍升。


三、榜單關鍵人物


從2023年到2025年,持續入選《時代》AI百大影響力人物榜單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全球AI領域的核心領袖和創新推動者,尤其集中在生成式AI、晶片硬體、大型科技公司的高層,以及AI安全與倫理領域和商業應用的中樞的重要人物,在推動AI技術與全球產業生態快速演進與多元化


代表人物

2023

2024

2025

代表領域

Sam Altman

山姆·阿特曼

OpenAI生成式AI

Jensen Huang

黃仁勳

輝達(NVIDIA)

AI加速晶片

Elon Musk

伊隆·馬斯克

xAI

AI倫理/創新

Mira Murati

米拉·穆拉蒂

OpenAI技術

Sundar Pichai

桑德爾·皮查伊

Google生態

Demis Hassabis

傑米斯·哈薩比斯

 

DeepMind生成式AI

Dario Amodei

達里奧·阿莫迪

 

Anthropic AI安全

C.C. Wei

魏哲家

台積電(TSMC)晶片

Lisa Su

蘇姿丰

超微(AMD)晶片

Mark Zuckerberg

馬克·祖克柏

Meta

AI社交應用

Scarlett Johansson

史嘉蕾·喬韓森

 

跨界影響力

(演藝、AI倫理)

Amba Kak

阿姆巴·卡克

 

AI Now Institute

專注AI治理與合規,推動AI技術安全與倫理規範

Emad Mostaque

埃馬德·莫斯塔克

 

 

Stability AI

領導開源生成式AI

民主化AI的推動者

Mira Murati

米拉·穆拉蒂

 

 

Stability AI

負責開發開源大模型與生成式AI技術,推動生態建設

Sangeeta Bhatia

桑吉塔·巴蒂亞

 

 

麻省理工學院

AI在生物醫療領域的融合創新,跨界AI與健康技術

Liang Wenfeng

梁文鋒

 

DeepSeek(深度求索)

(中國大模型)

James Peng

彭軍

 

 

Pony(小馬智行)

AI在自動駕駛技術

智慧出行的落地典範




四、總結


從2023年到2025年,全球AI百大影響力人物榜單呈現出顯著的變化趨勢:
榜單從早期「美英技術主導」逐步轉向「多元產業分佈」及「亞洲和全球化比例顯著提升」的格局,且影響力結構快速轉移,折射出AI產業生態的高度動態與競爭性。

  • 產業與地域格局演變
    • 2023年榜單以美國與英國科技公司、學者為核心,聚焦生成式AI、深度學習等前沿技術,頂尖公司如OpenAI、DeepMind領跑。​
    • 2024年開始,榜單納入更多硬體晶片企業(NVIDIA、AMD、TSMC)和政策制定者跨界角色多元產業落地應用成亮點,亞洲尤其是中國和台灣的參與顯著增加。​
    • 到2025年,華人及亞洲影響力大幅躍升,出現如TSMC魏哲家、DeepSeek 梁文鋒、PONY彭軍等代表性人物,形成以晶片製造、雲端基礎設施、大模型新創、AI安全與倫理為主軸的多維產業生態。​

  • 影響力快速轉移
    • 技術領導人物如OpenAI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Google桑德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等2025年未再入選,反映生成式AI和新興平台加速帶動影響力中心從傳統巨頭向新創企業和核心硬體生態轉移。​
    • 新興力量跨界代表(如:AI倫理專家、政策制定者、文化界人士)快速入列,推動AI社會影響力由技術層面向政策、倫理與多產業鏈協作擴展。​

  • 全球AI生態競爭動態
    • 中美科技競爭格局明顯,中國在技術封鎖和逆境中展現出強烈的「科技長征」決心,以舉國力量推動核心技術自主,並成功催生新創企業和重大產業項目。​
    • 多產業鏈布局地理區域擴張強化亞洲及全球合作,人才與資金的激烈競爭也對傳統領袖的權力結構產生衝擊,整體呈現高度動態的產業更替和國際權力調整。​

過去三年,AI影響力榜單
  1. 技術革命、產業升級、國際政治與社會關注的融合推動。
  2. 單一技術主導到多元產業全球多中心的格局轉換,展示了AI作為一個生態系統的不斷重塑與力量再平衡。
  3. 華人與亞洲力量崛起,以及規範與倫理的引入,強調未來AI發展需兼顧科技進步社會責任
  4. 這種快速轉移的現場影響力與多領域融合,正是當前AI產業生態高度競爭與變革的真實寫照。




---------------------------------------------------------

資料來源:
1.The 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in AI 2025
https://time.com/collections/time100-ai-2025/
2.The 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in AI 2024
https://time.com/collection/time100-ai-2024/
3.The 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in AI 2023
https://time.com/collection/time100-ai/
4.中央社(2025)2025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 蘇姿丰(Lisa Su)、台裔導演朱浩偉(Jon M. Chu)上榜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04170006.aspx
6.中央社(2025)2025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蘇姿丰入列「巨人」,川普也上榜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20638
7.數位時代(2024)黃仁勳蟬聯時代2024百大AI影響力人物!這一幕,成為AI歷史中的經典畫面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0427/2024-time100-ai--jensen-huang-cc-wei-lisa-su
8.《AI Index 2025》人工智慧指數
9.數位時代(2025)【完整名單】全球100AI公司盤點!模型、晶片、數據、搜尋、應用5戰區強棒一次看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2746/bn-ai100-global
《數位時代》年度AI特別製作,從全球431家企業嚴選百大創新智慧之巔。




精選文章

服務業數位轉型,需可實戰的創新方法論

專家傳真 - 服務業數位轉型 需可實戰的創新方法論, 2018 年 05 月 18 日,工商時報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518000297-260202 服務業如何結合 ICT 科技,進行數位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