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 智慧型手機生態之探討 


智慧型手機市占率

目前全球及台灣智慧型手機市占率,三星和蘋果依然是主要領頭品牌,而中國品牌則持續擴張。

最新2025年數據如下:

1.全球手機市占率 (2025年第一季)
           品牌          市占率
  1. Samsung 19.9%
  2. Apple            19.0%
  3. Xiaomi        13.7%
  4. OPPO                 7.7%
  5. vivo                 7.4%
  • 三星以19.9%拿下全球第一,蘋果略退至19.0%,小米持續增長,高居第三。
  • 全球市場則因中美貿易政策、補貼影響,中國品牌逐漸擴大,蘋果市占被三星超車。(OPPO和vivo則穩定在全球前五,受惠於中國補貼政策。)

 

2.台灣手機市占率 (2025年7月)

  1. Apple:30.5%(第一名,微幅下滑但仍領先)
  2. Samsung:25.2%(第二名,市占小幅上升)
  3. OPPO:12.7%(第三名,持續成長)
  4. vivo:11.6%(第四名)
  5. Redmi(紅米):6.1%
  6. 其餘如POCO、realme、SHARP、Xiaomi(小米)在前十榜單中。

3.台灣銷售額市占率 (2025年7月)

  1. Apple:50.3%
  2. Samsung:24.3%
  3. vivo:6.6%
  4. OPPO:6.3%
  5. 其他:Google、POCO、Redmi(紅米)、ROG、SONYXiaomi(小米)
  • 台灣地區蘋果則以高端機型銷售表現突出,三星的中階機也有明顯成長。



二、Apple(蘋果)生態

Apple生態系的構成:
Apple的生態系是一個整合硬體、軟體與服務的完整數位環境,透過產品間的無    縫連接與協同運作,提供用戶高度流暢且一致的使用體驗,這也是蘋果品牌極具忠 誠度和競爭力的關鍵。

  • 硬體設備
    • 包括: iPhoneiPadMac(MacBook、iMac等)、Apple WatchAirPodsHomePodApple TV等。 
    • iPhone作為核心樞紐設備,聯繫其他裝置形成統一生態。 
    • 這些設備設計和性能高度協調,支持跨裝置協同。
  • 作業系統與軟體
iOS(iPhone)、iPadOS(iPad)、macOS(Mac)、watchOS(Apple Watch)等作業系統打造一致且流暢的使用界面,支援跨裝置功能如Handoff、Continuity(接續互通)、Universal Control(通用控制),令工作與娛樂無縫銜接。
  • 雲端與服務
    • iCloud提供資料同步、備份與分享,Apple Music、Apple TV+、Apple Arcade等服務增強用戶數字生活體驗。 
    • Apple Pay則提供安全便捷的行動支付。 
    • 這些服務與硬體緊密結合提升使用者黏著度。




三、Samsung(三星)生態系

Samsung生態系的構成:
三星(Samsung)的生態系是以多元硬體產品為基礎,結合智慧家居物聯網及安全防護,打造涵蓋工作、娛樂與生活的全方位生態圈。透過跨裝置無縫連接與操作便利,
,打造從行動裝置到家電、智慧居家系統的整體體驗。
    • 智慧行動裝置
    包含: Galaxy系列智慧型手機(如Galaxy S23、Fold、Flip)、平板、智慧手錶(Galaxy Watch)、真無線耳機(Galaxy Buds)等多元產品,強調硬體協同與跨裝置操作。
    • PC與筆電
    Galaxy Book系列筆電與行動裝置深度整合,支援跨平台多任務、多媒體共享及連續控制(Multi Control)功能,實現手機電腦間資料快速傳輸與操控。
    • 智慧家居物聯網
    SmartThings平台連結並管理家中各類智慧設備,包含: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燈具等,統一操作介面提供智慧生活場景控制,提升居家舒適度與能源效率。



    Xiaomi(小米)生態

    Xiaomi生態系的構成:
    小米生態系是一個涵蓋廣泛的硬體物聯網平台(AIoT)生態鏈,結合手機、穿戴設備慧家居智慧汽車,通過自主研發與投資多個企業,打造開放且協同的智慧生活場景。小米的開放多元合作、技術創新與高性價比是其主要優勢,助力其成為全球智慧生活領導品牌。
    • 智慧手機及穿戴設備
      小米旗下有Xiaomi系列旗艦手機,Redmi(紅)系列主打法價比,同時擁有小米手環、小米耳機手錶等穿戴裝置,滿足不同用戶多元需求。
      • 物聯網平台(AIoT)
      小米的物聯網平台連接超過8.6億台智慧設備(不包含手機筆記本平板),涵蓋智慧家電、照明、安防、娛樂等200多個品類,通過米家APP實現統一管理與智能場景聯動。
      • 生態鏈投資策略
      自2013年啟動生態鏈計劃起,小米投資扶持超過300家硬體及軟體公司,這些企業各司其職製造充電寶、空氣淨化器、智慧掃地機器人、行李箱等多樣產品,形成完整的生態鏈體系。
      • 智慧汽車與未來擴展
      小米將策略升級為「人類 x 汽車 x 居家」,積極進入智慧汽車市場,強調智慧連接與自動駕駛技術與智慧家居生態整合。

       

      1. 第一圈層:手機周邊產品,包括:耳機、小音箱、移動電源等,這部分產品可以依託小米龐大的用戶體量,獲得相比同類產品而言明顯的優勢。
      2. 第二圈層:智慧硬體,包括:電視、空氣淨化器、淨水器、電飯煲等傳統家電,另外也有平衡車、掃地機器人等極客智慧設備。
      3. 第三個圈層:主要包括:毛巾、牙刷、旅行箱等在內的生活品,通過投資這類需求更穩定的產品,減少科技公司自帶的不確定性。






      五、Google(谷歌)生態

      Google生態系的構成
        Google(谷歌)的生態系統主要以軟體與服務為核心,Android作業系統、Google雲端服務與AI技術及應用融合硬體產強調開源參與與跨平台協同,開放策略與多元服務,注重用戶在多場景跨平台的數位體驗高效、智慧的數位生態圈。
        • Android 作業系統與Chrome OS
          • Android作業系統是全球最大行動裝置平台,開放源碼讓眾多品牌參與,推動了生態系擴張。 
          • Chrome OS則帶來輕量且多功能的筆電體驗,兩者正逐漸整合以簡化跨設備操作。
        • AI與雲端服務
          • 以Google Cloud為平台,推動生成式AI、語音助理、搜索、翻譯和影像辨識等多元服務。
          • Google發展的Gemini語言模型和AI應用整合到協作軟體(Google Workspace)、地圖、YouTube等產品中,提升環境智能和效率。
        • 硬體裝置
        以Pixel手機、Pixel Watch、Nest智慧家居設備為代表,硬體與軟體服務深度結合,改善用戶體驗,並強化智能家庭及物聯網場景。
        • Google數位服務
        Gmail、Google Drive、Google Photos、Google Maps、YouTube、Google Pay等涵蓋溝通、辦公、照片地圖導航娛樂、支付等貫穿用戶的多樣化數位生活服務網絡


         

        ----------------------------------------

        資料來源:
        1.數位時代(2025)全球手機市占Top 5排名大洗牌!三星拿下龍頭寶座,蘋果卻在中國跌一跤
        https://today.line.me/tw/v3/article/GgvNKOL ;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2968/global-phone-top5-2025q1
        2.王若桐(2025)蘋果小米輸了!最強手機品牌冠軍「市占率達19%」:畫素高續航力強、耐用5年沒壞過,風傳媒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5363545
        3.王詩婷(2025)iPhone跌落神壇!全球手機排行大洗牌 中國市場重擊蘋果市占暴跌4Yahoo奇摩股市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iphone%E8%B7%8C%E8%90%BD%E7%A5%9E%E5%A3%87%EF%BC%81%E5%85%A8%E7%90%83%E6%89%8B%E6%A9%9F%E6%8E%92%E8%A1%8C%E5%A4%A7%E6%B4%97%E7%89%8C-%E4%B8%AD%E5%9C%8B%E5%B8%82%E5%A0%B4%E9%87%8D%E6%93%8A%E8%98%8B%E6%9E%9C%E5%B8%82%E5%8D%A0%E6%9A%B4%E8%B7%8C4%E6%88%90-055452153.html
        4.洋蔥網通(2025)20257月最新台灣手機銷售排行榜出爐,iPhone 強勢回歸!
        https://www.onion-net.com.tw/news_detail/115
        5.癮特務(2023)手機生態系大對決,「三星全星串聯」vs.「蘋果全家桶」,發揮事半功倍效果的最佳選擇是?Yahoo奇摩新聞
        https://tw.news.yahoo.com/%E6%89%8B%E6%A9%9F%E7%94%9F%E6%85%8B%E7%B3%BB%E5%A4%A7%E5%B0%8D%E6%B1%BA-%E4%B8%89%E6%98%9F%E5%85%A8%E6%98%9F%E4%B8%B2%E8%81%AF-vs-%E8%98%8B%E6%9E%9C%E5%85%A8%E5%AE%B6%E6%A1%B6-%E7%99%BC%E6%8F%AE%E4%BA%8B%E5%8D%8A%E5%8A%9F%E5%80%8D%E6%95%88%E6%9E%9C%E7%9A%84%E6%9C%80%E4%BD%B3%E9%81%B8%E6%93%87%E6%98%AF-091329808.html
        6.神腦生活誌(2022)【人氣精選】蘋果(APPLE)生態系統都搞懂 3C方便生態圈用過就回不去了!
        https://online.senao.com.tw/Article/detail/1784
        7.三星(2023)【歡迎進入8K視界(2)】置身三星龐大8K生態圈,盡情享受喜愛的內容https://news.samsung.com/tw/%E3%80%90%E6%AD%A1%E8%BF%8E%E9%80%B2%E5%85%A58k%E8%A6%96%E7%95%8C%EF%BC%882%EF%BC%89%E3%80%91%E7%BD%AE%E8%BA%AB%E4%B8%89%E6%98%9F%E9%BE%90%E5%A4%A78k%E7%94%9F%E6%85%8B%E5%9C%88%EF%BC%8C%E7%9B%A1
        8.吳子綺 (2022)換機潮比規格也比綠!一窺三星永續生態圈之道遠見雜誌
        https://www.gvm.com.tw/article/94720
        • 多款Galaxy產品使用了再生材料,回收再利用。

        9.新財富(2022)市值蒸發3000億後,從生態鏈底層邏輯看小米https://www.huxiu.com/article/500322.html

        • 生態鏈最大的價值就是共贏。
        • 生態鏈越完整,系統越容易實現萬物互聯。

        • 小米集團:投資330家公司,帳面價值近600億元



        -----------------------------------------------------------------------------------------------------------------------------

        • 小米集團年報中披露的投資情況,主要是小米集團(境內主體為小米科技)及其子公司的相關投資。
        • 事實上,雷軍的投資版圖主要分為三大板塊。
          1. 一是雷軍個人色彩比較濃厚的投資。
          2. 二就是以小米集團為主,尤其是其境內實體小米科技旗下幾個子公司主導的投資。
          3. 三則是小米集團與湖北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組建的長江小米產業基金
        • 這三者之間,既有戰略上的協同,定位又有較為明顯的區別。但從大邏輯來看,無論是小米科技順為資本,還是小米長江,都是圍繞著打造小米生態鏈佈局。


        -----------------------------------------------------------------------------------------------------------------------------

        • 小米生態鏈孵化:參股不控股,早期輪次占比高


        • 拆解小米生態鏈的投資軌跡和投資邏輯,可以發現,其主要是按照三個圈層手機周邊產品、智慧硬體、生活品)由近及遠來佈局;關係的親疏上,也存在自己孵化先找供應商再投資直接跟上市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三種不同的模式。
        • 在利益分配上,由小米直接孵化的生態鏈企業,需嚴格遵循小米要求的生態鏈產品品質標準;生產完成後,生態鏈企業只能將協定約定的小米定制產品銷售給小米,不能私自對外銷售,在不存在產品品質問題的情況下,小米需按照約定買斷上述產品;產品最終銷售完成後,小米需按照約定的比例向生態鏈企業就所實現的利潤進行分成

        在萬物互聯的大戰略下,為了促進硬體產品與米家App及IoT平臺的整合,小米為生態鏈企業提供可無縫接入其智慧設備的硬體及軟體模組。

        生態鏈企業無須大量投資開發複雜的綜合軟體,僅須編制通信協議。

        1. 小米生態鏈初代典範:紫米和華米。
        2. 生態鏈公司優等生:石頭科技,5年造富。
        3. 定制晶片商:幫小米把IoT模組成本降到9.99元的樂鑫科技。
        4. 和上市公司成立合資公司
        5. 順為資本:小米忠實盟友,投出500家公司、65家獨角獸 

        •  生態鏈問題逐漸浮現

        上市後的小米生態鏈公司,“去小米化”成為其關鍵字。

        一方面,它們想減輕對小米的依賴,但是一方面,又擔憂減輕小米的依賴後帶來的風險。

        一方面,想擺脫小米的影子,另一方面又在模仿小米的老路。

        1. 小米的質優價低,來自“剝削”生態鏈公司毛利率?
        2. 能切入的“螞蟻市場”越來越少
        3.  上市前的圈子互抬:趣睡科技部分客戶來自小米生態鏈公司

        •  小米長江產業基金:曲線救芯

        圍繞投入風險更大的晶片領域,雷軍選擇借用更高的社會資本杠杆。

        1.      圍繞核心供應鏈企業投資,橫掃細分領域優質標的。

        2.      參投為主,上市公司形成率達到11%

        10.陳書榕(2019) 不只因為便宜!小米做手機、掃地機器人都大賣,迅速攻占不同市場的關鍵是?經理人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7157

        12.David (2015)雷軍的互聯網思維與小米生態圈,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https://iknow.stpi.niar.org.tw/post/Read.aspx?PostID=10528

        13.Kevin Ichhpurani(2023)打造最開放與創新的 AI 生態系Google

        14.孟圓琦(2025)Google劍指生態圈整合 宣布融合AndroidChromeOS打造無縫體驗

        https://www.technice.com.tw/3c/182465/

        15.茋郁(2025)谷歌的AI模式取代了傳統搜尋,商業模式也要跟著轉變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https://iknow.stpi.niar.org.tw/post/Read.aspx?PostID=21871

        16.程世嘉 (2024)重點在 AI 生態系!Google 能否複製 Android 的成功以開源對陣 OpenAI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34284-google-vs-openai

        17.36氪(2012)六大生態系統的崛起:AppleGoogleAmazonMicrosoftFacebookSony(一)

        https://www.36kr.com/p/1640083849217

        18.36氪(2012)六大生態系統的崛起:AppleGoogleAmazonMicrosoftFacebookSony(二)

        • 微軟已經征服了桌面電腦和主機遊戲,但是移動遊戲則是蘋果的天下。

        19.36氪(2012)六大生態系統的崛起:AppleGoogleAmazonMicrosoftFacebookSony(三)

        https://www.36kr.com/p/1640094531585;

        https://tw.news.yahoo.com/%E5%85%AD%E5%A4%A7%E7%94%9F%E6%85%8B%E7%B3%BB%E7%B5%B1%E7%9A%84%E5%B4%9B%E8%B5%B7-apple-%E3%80%81-google-%E3%80%81-034000627.html


        精選文章

        服務業數位轉型,需可實戰的創新方法論

        專家傳真 - 服務業數位轉型 需可實戰的創新方法論, 2018 年 05 月 18 日,工商時報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518000297-260202 服務業如何結合 ICT 科技,進行數位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