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7日 星期二

 《 「晶創臺灣方案」科技政策規劃_之我見 

1.「晶創臺灣方案科技政策規劃 ( 國科會經濟部 )

  •       國科會

  •       經濟部


2. 之我見




  • Chip-based industrial innovation office

  • CIER , The Center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Evaluation

https://www.cier.edu.tw/research-unit/the-center-for-science-and-technology-policy-evaluation/

 

2025年5月25日 星期日

 探討及試描繪_芬蘭重金屬樂生態系形成 


1.芬蘭重金屬樂的核心組織

(1)政府與文化政策支持

  • 芬蘭文化政策支持音樂多元發展,提供補助與設施,讓金屬音樂能自由發展。
  • 公共文化基金會(如芬蘭文化基金會)對音樂節、樂團與媒體有資金支持。

(2)獨立唱片公司與發行平台

  • 重要唱片公司如 Century Media Records(雖非芬蘭本土,但合作密切)、Svart Records(芬蘭本土極端金屬專門廠牌)。
  • 這些公司專注於金屬音樂,促進樂團錄音、發行與國際曝光。

(3)媒體與宣傳渠道

  • 專門金屬雜誌與網站,如 Inferno Magazine(紙本與線上)、Metal Hammer Finland,持續推廣本地與國際金屬文化。
  • 社群媒體與論壇,促進樂迷間互動與資訊流通。

(4)音樂學校與教育體系

  • 公立音樂學院與樂團訓練計畫,培育技術與創意兼備的音樂人。
  • 金屬樂團多由音樂院校學生組成,形成良好接力與創作環境。

(5)地下音樂社群

  • 由樂迷自發成立的演出場地、俱樂部與工作坊,提供樂團試演與互助機會。
  • 自行發行唱片(地下廠牌)、主辦小型巡演與活動,維繫活躍且緊密的地下生態。

(6)音樂節作為核心連結點

  • 以 Tuska 等大型音樂節為中心,匯聚各地樂團與樂迷,促進交流與合作。
  • 音樂節同時推動本土樂團走向國際舞台。


2. 探討及描繪_芬蘭重金屬樂生態形成

  • 政府支持:提供資金與政策支持,維持整體音樂環境健康。
  • 音樂節:中心樞紐,連結唱片公司、媒體、樂團、地下社群與政府支持。透過大型音樂節促進交流、曝光、商業合作。
  • 獨立唱片公司與發行平台:推動金屬音樂發行與國際合作,扶持樂團成長。 
  • 媒體與宣傳管道:透過雜誌、網站報導持續推廣,凝聚樂迷與市場。
  • 音樂學校與教育體系:培養專業人才,保持音樂創新與技術水平。
  • 樂團與音樂人:創作與演出核心,驅動音樂生態發展。
  • 地下音樂社群:基層活動與DIY精神,維持多元創作與熱情。


3. 芬蘭官方發行的 56 個主題表情符號(Finland emojis)

甩頭雙手高舉、跟隨節奏用力晃動腦袋的人物符號 )

芬蘭之聲重金屬與古典集於一身的人物符號 )




-------------

資料來源:

1.探芬蘭金屬樂:內斂的芬蘭人,為何從X到Z世代都盛行猛烈狂放的音樂文化?

https://today.line.me/tw/v2/amp/article/PGjeJW7

  • 重金屬樂團「Mournful Lines」
  • 重金屬曲風演奏兒歌的樂團 Heavysaurus
2.芬蘭官方發行的 56 個「芬蘭主題表情符號(Finland emojis)」
https://www.sohu.com/a/123034020_353679
https://zhuanlan.zhihu.com/p/51084673
甩頭雙手高舉、跟隨節奏用力晃動腦袋的人物符號 )
芬蘭之聲重金屬與古典集於一身的人物符號 )


  企業數位轉我見 


1.為什麼要數位轉型 (Why)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columns/view/52824
https://sharing.tcincubator.com/%E3%80%8C%E5%A4%A7%E5%AE%B6%E9%83%BD%E5%9C%A8%E5%81%9Aapp%EF%BC%8C%E6%88%91%E5%80%91%E4%B9%9F%E8%A6%81%E5%81%9A%EF%BC%81%E3%80%8D%E6%B2%92%E6%83%B3%E6%B8%85%E6%A5%9A%E5%95%86%E6%A5%AD%E7%9B%AE/?fbclid=IwY2xjawKgDctleHRuA2FlbQIxMQBicmlkETFsSnJiRngwaVBFbDhmcU1MAR7CCPmONhSsVJp-F5lHGoVYuARinJityrTWa87iy3zSWItof5a7c24OZkaALQ_aem_FF98gG3g4TF6HO84j-BKQw


2.數位轉型是甚麼 (What)

賴瑞‧基利(Larry Keeley)30多年來研究成功企業的創新方法,發現創新發生在組織的10個不同環節卓越的創新會有效的將不同環節的創新組合起來進而產生競爭對手難以仿效的領先產品。

創新的10個原點視覺化呈現組織在不同環節創新的分析架構,包括:

  1.獲利模式創新:將產品或服務轉化成獲利

  2.網絡創新:聯合其他人來共創價值

  3.結構創新:以獨特的方式組織企業的人才與資產

  4.流程創新:以獨特或優異的方法經營企業

  5.產品表現創新:開發獨到的特色和功能

  6.產品系統創新:開發互補的產品和服務

  7.服務創新:維持與增加商品價值

  8.通路創新:提供商品給顧客和使用者的獨特方法

  9.品牌創新:展現你的商品和企業的方法

  10.顧客參與創新:讓顧客互動變得更吸引人的方法

每個創新原點都可以發展出全新的創新策略結合不同環節的創新策略,就是成功企業創造破壞式創新的祕密武器。



《創新的10個原點》囊括整個創新生態系統從根本的組織架構與流程,到新產品或服務的關鍵環節,一應俱全 ; 並且探索創新的每個要素對整體顧客體驗的影響,把30 年的創新研究濃縮成行動導向的架構,為勇於投入全新領域的創意團隊提供全方位的指南。


3.如何進位轉型 (How) : 位轉型(價值創)的途徑

(1) 服務化轉型產品導向轉型為服務導向滿足顧客的需求

(2 )利害關係人轉型:股東導向轉型為所有利害關係人創造價值

(3) 數位化轉型:虛實混合連結線上線下,隨時連網的數位商業模式

(4)平台化轉型:直接連結人與人、人與商務,彼此互動、創造與交易價值

(5)指數化轉型業績和收益流從10%的緩步提升,變為10倍成長

(6) 循環化轉型:運用循環經濟創造新生態、新價值






4.數位轉型的階段 _(When)

「數位轉型」即是指:透過數位科技如人工智慧、虛擬實境大數據等,來改變企業的經營方向、營運模式、組織架構或資源配置,以重新塑造競爭優勢,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數位轉型階段」指的是:利用數位科技創造全新的商業模式,尤其當企業所處的市場生命週期已成熟或正在衰退,更需積極思考數位轉型。

以產業實務的角度來看,台灣大部分的企業,雖然已非處於「數位化」階段(企業沒有或才剛採用電腦系統或數位科技),而是在「數位優化」階段(在既有的數位化基礎上強化數位科技),但事實上,第三階段的「數位轉型」才是轉型過程中的重點。



5. 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 (數位轉型)經營邏輯的改變






策略是轉型的上位思維,而組織、領導與文化(COP)構成轉型執行力的重要內涵,
需要依循上位思維,三者進行動態調整。
確立轉型策略的上位思維,代表轉型是全組織的議程,不是只有專責單位的任務,
執行長應該就是「首席轉型執行長」(CTO,Chief Transformation Officer),這樣才能提高轉型成功的機會。


若能強化這三個關鍵循環,轉型領導力(transformation leadership)方得以落實。


6. Case Study : Ford 從 價值鏈網路 到 數位(生產&消費)生態

數位生態系是數據匯出者和數據接收者構成的網路,當數據在生態系中分享時,數據的價值就會倍增。

數位轉型4個進程:
  • 1.提升營運效率:利用互動式數據,改善生產流程與內部效率。例如,感測器數據可以即時監控生產設備,減少停工時間。
  • 2.進階營運效率:互動數據也可以來自於用戶,更能提升營運效率,例如研發及產品設計的優化。
  • 3.數據驅動型服務:生產生態系的重要升級,將數據轉化為新服務或產品,為客戶創造不同價值。
  • 4.平台化競爭:結合生產及消費生態系,透過數位平台與多方協作,形成全新的商業模式。


-------------
資料來源:
2.BCG(2022)後疫情全球數位轉型大調查:僅三成五企業數位轉型成功,ESG成推動數位轉型重要課題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6jYtFtr6k/

為了掌握數位轉型在後疫情時代的關鍵趨勢,BCG調查訪問了已展開數位轉型的全球大型企業860位執行長與高階主管。調查展現了數位轉型為各產業帶來的具體成果,且明確了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ESG)的連結。

BCG調查顯示,

  • 2021年有35%的企業成功實現了數位轉型目標(Win-zone companies),
  • 2020 年時的比例則為30%
  • 而那些尚未達成目標、卻已創造價值的轉型中企業(worry-zone companies)的2021年佔比則攀升到52%2020年則為44%
  • 至於目標達成率不到一半的轉型滯後企業(woe-zone companies)比例則從26%下降至約13%

3.Larry Keeley, Ryan Pikkel, Brian Quinn, Helen Walters(2016)

創新的10個原點:拆解2000家企業顛覆產業規則的創新思維,天下雜誌

(Ten Types of Innovation : The Discipline of Building Breakthroughs)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7247?srsltid=AfmBOooxmK8h3Ve6qtzwHR4fqeL_-Pf9wUZ4I58D4R8SYjkv7M4VR49S

4.Patrick Van Der Pijl Justin LokitzRoland WijnenMaarten Van Lieshout(2022)商業模式轉型:獲利世代2 價值創新的6大途徑
(Business Model Shifts: Six Ways to Create New Value for Customers)

(6大轉型趨力 ╳ 60個商業模式 ╳ 39個個案)

https://books.cw.com.tw/book/458

5. 簡鈺璇(2021) 數位轉型該從哪做起、如何落地? 一個思考框架,擬定轉型策略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QoDD03

6. 黃俊堯(2019)數位轉型全攻略:虛實整合的WHATWHYHOW,商業周刊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1365?utm_source=bnext&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2106&_trms=7b9fbe0f38d8a9f4.1748232713367

  • 策略視角1(Perspective):你怎麼看?
  • 策略視角2(Position):你說你是誰?
  • 策略視角3(Plan):你想往哪去?
  • 策略視角4(Pattern:你打算改什麼?
  • 策略視角5(Ploy):下一步該怎麼走?

7.李吉仁(2024)數位轉型如何改變產業命運?將期待化為行動,才有機會再成長,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23247/tgs-works-digital-transformation

8.李吉仁(2024)轉型再成長:策略架構與執行力,天下雜誌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95603?srsltid=AfmBOorWsjcJUHsPymzOtzEmnF5v8Aklo1aPfY2sS4CdSQLgBEApTxwY

  • 綜整重要策略研究的洞見,結合企業個案研究與參與轉型的實務經驗,
  • 歸納提出轉型再成長的整合架構(C-SOP)實用的策略規劃導引架構(5C),以及可將策略規劃轉化爲執行力的管理工具(SPTSi)
  • 同時,更針對影響轉型執行力的組織協同、興業領導與文化形塑面向,分別提出導引發展架構與實踐訣竅,輔以模擬決策個案的刻意練習,期能有助於提升轉型再成長的效能。

9.李吉仁(2025)管理名師李吉仁與你共學 轉型成長不再糾結天下雜誌829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6721

10.詹文男李震華周維忠王義智數位轉型研究團隊(2000)數位轉型力商業周刊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6431?srsltid=AfmBOorPgtB9QcF--Y5N7aKA2zOCZgMOLuNegNKyWjy91F3Pikkc0dy-
 11.Mohan Subramaniam (2025)數位競爭策略:企業如何從數據中打造競爭優勢、做好數位轉型?
(The Future of Competitive Strategy: Unleashing the Power of Data and Digital Ecosystems)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13918?gad_source=1&gad_campaignid=22584964027&gbraid=0AAAAAD4DKPwZIyIvOO0dWo48pI-el6OpO&gclid=Cj0KCQjw_8rBBhCFARIsAJrc9yC971W2Klc8JDa1QQDujtrPrXShorUYTyxecjchwhMkl2uV7rW-oUwaAkD9EALw_wcB



   全球最具創力國家 》


1.全球創新指數(World Innovation Index)

美國商業雜誌《CEOWORLD》公布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World Innovation Index)排名,在考量了專利申請、全球品牌價值、高科技製造業、每百萬人口的研究人員數量、企業研發投資者、政府研發支出等一系列的指標參數後,冠軍由新加坡以97.81分奪得,台灣則以97.80分緊跟在後,韓國則以些微差距的97.68分排在榜單第三名。

《CEOWORLD》指出,「全球創新指數」所考量的因素中,包含了:
  1. 專利申請、
  2. 全球品牌價值、
  3. 高科技製造業、
  4. 每百萬人口的研究人員數量、
  5. 企業研發投資者、
  6. 政府研發支出、
  7. 產學研合作、
  8. 知識密集型就業、
  9. 新創企業融資、
  10. 獲得的風險投資、
  11. 環境績效、
  12. 資訊和通訊技術獲取、
  13. 監管品質以及
  14. 經商政策等多樣要素,
藉此評估一個國家的創新實力。

*補充說明:
由於這份指標是根據一個國家的人口GDP消費能力來衡量,因此在這份榜單上人口小國會比大國更有優勢。
此外,該指數也考慮了一個國家對技術的採用、使用生產的情況,因此富裕國家往往排名較高。
《CEOWORLD》特別指出,如中國(排名20)、印度(排名38)這樣人口超過10多億的大國,其真實創新實力應該會比這份指標所反映的更高一些。


2.「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榜單

      (Most Innovativ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2025)

https://ceoworld.biz/2024/10/14/revealed-these-are-the-most-innovative-countries-in-the-world-2025/


 -----------

資料來源:

1.Despina Wilson(2024)Revealed: These Are the Most Innovativ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2025

https://ceoworld.biz/2024/10/14/revealed-these-are-the-most-innovative-countries-in-the-world-2025/

精選文章

服務業數位轉型,需可實戰的創新方法論

專家傳真 - 服務業數位轉型 需可實戰的創新方法論, 2018 年 05 月 18 日,工商時報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518000297-260202 服務業如何結合 ICT 科技,進行數位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