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AI生態系的複雜適應系統 

 


AI生態系的多層級結構

AI生態系統可被視為多層級的
複雜適應系統(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CAS),包含以下層級:

1.微觀層級:
  • 個別AI模型(如GPT、BERT、Stable Diffusion)
  • 算法模塊和神經網絡組件
  • 數據集和訓練資源
  • 個人開發者和研究者
2.中觀層級:
  • AI開發平台(OpenAI、Google、Meta、Anthropic等)
  • 開源社群(Hugging Face、GitHub)
  • 應用開發商和整合服務商
  • 垂直產業應用生態
3.宏觀層級:
  • 技術標準制定組織
  • 政策監管機構
  • 資本市場和投資機構
  • 球使用者社群和公民社會


二、案例:OpenAI為中心的生態

OpenAI成為AI生態系的關鍵節點,形成複雜的資金流技術流的價值網絡:

1.核心投資網絡(價值超過500億美元):
  • Microsoft作為最大戰略投資者(投資130億美元,獲得49%收益權)
  • Oracle提供雲端基礎設施合約(Stargate Project價值數十億)。
  • CoreWeave提供主權AI基礎設施支持
  • SoftBank參與Stargate投資。
2.技術供應鏈:
  • NVIDIA提供GPU計算資源(OpenAI承諾投資1000億於NVIDIA)
  • AMD提供替代性計算方案(MI355X GPU,價值0.75億)
  • Broadcom參與定制晶片設計
3.資料與雲端合作:
  • Google提供雲端AI整合和數據中心合作
  • Amazon作為投資和託管夥伴
  • Meta參與投資和技術合作
4.應用生態:
  • 多國政府和企業成為主權AI客戶
  • 衍生出數千家應用開發商
  • 創造新的產業價值鏈(AI代理、企業整合、垂直應用)


三、無尺度網路(Scale-free network)

在網路中的大部分節點只和很少節點連接,而有極少的節點與非常多的節點連接。
  • 樞紐節點:OpenAI、NVIDIA作為超級連接者。
  • 優先連接:新進入者傾向連接已有的大節點
  • 冪次分佈:少數節點擁有大量連接,多數節點連接較少
  • 脆弱性與韌性並存:對樞紐攻擊敏感,對隨機失效有韌性


四、非線性動態與網絡效應

AI生態系展現強烈的正反饋機制:
1.數據飛輪效應
更多使用者 → 更多互動數據 → 模型改進 → 更好性能 → 吸引更多使用者
2.開發者生態飛輪效應
更多API調用 → 更多應用創新 → 更豐富生態 → 吸引更多開發者 → 平台價值提升
3.規模收益:
更大計算資源 → 訓練更大模型 → 更強能力 → 更高收入 → 投資更大計算資源



五、AI生態系的動態平衡

1.中心化力量(秩序):
  • 技術中心化:OpenAI成為核心樞紐,連接多數主要玩家
  • 算力中心化:NVIDIA佔據GPU市場80%以上份額
  • 資本中心化:微軟、Oracle等巨頭控制主要投資流
  • 標準中心化:Transformer架構、RLHF方法成為主流
    • Transformer:性能優勢 → 工具生態 → 硬體協同 → 鎖定(Lock-in)
    • RLHF:應用需求 → 快速跟進 → 多樣化探索 → 持續演化


Transformer

RLHF

創新類型

單一架構突破

方法論整合

擴散速度

3-4年成為主流

1-2年成為標準

控制方式

無中央控制,性能驅動

無中央控制,需求驅動

標準化程度

高度統一

多樣性並存

鎖定效應

強(硬體協同演化)

中等(方法仍在演化)

可替代性

低(已深度鎖定)

高(DPO等替代方案湧現)


2.去中心化力量(混沌):
  • 開源運動:Meta的LLaMA、Mistral、Stable Diffusion等提供替代選擇
  • 多元競爭者:Anthropic、Cohere、xAI等
  • 技術多樣性:不同架構(MOE、State Space Models)持續實驗
  • 地理分散:美國、歐洲、中國、中東等多極發展
3.處於邊緣混沌:
  • 高創新率:每週有新模型、新應用、新公司出現
  • 標準尚未完全鎖定(Lock-in)雖然Transformer主導,但仍有創新空間
  • 競爭與合作並存:各方既競爭又在基礎研究上合作
  • 系統仍在劇烈演化:沒有進入穩定的「鎖定」狀態

4.動態平衡

  • 技術快速發展 → 監管跟進 → 合規創新 → 新風險湧現 → 監管更新


六、政策建議:維持混沌邊緣的狀態*

1.多尺度治理(Multi-scale Governance):

    複雜系統在不同尺度上展現不同動態,需要相應的多層級治理架構。

  • 微觀:技術標準和倫理準則(目標:規範個體行為和技術實踐)
  • 中觀:產業自律和平台責任(目標:協調企業行為,建立業規範)。
  • 宏觀:國際協調和基本原則(目標:建立全球共識,防止生態分裂)

2.適應性治理(Adaptive Governance)

  • 監管實驗和試點(監管沙盒機制)。
  • 快速反饋與調整(動態政策循環)。
  • 不全球監管多樣性現狀。

3.間接介入(Indirect Intervention)

複雜系統難以直接控制,但可通過塑造環境和激勵結構間接引導

  • 設定邊界條件而非具體方案。(不規定「如何做」,而是設定「不能做什麼」和「必須達到什麼結果」)
  • 採用多樣性經濟獎勵機制。
  • 促進自組織,而非直接控制

4.多樣性與韌性(Diversity and Resilience)

  • 鼓勵多元化發展路徑
  • 保持開源替代方案
  • 避免單點失敗風險

韌性=冗餘+多樣性+快速重組能力
短期:冗餘看似浪費(閒置資源)
長期:黑天鵝事件(black swan)(發生機率極低、且難以預料,卻仍然發生的事件)拯救整個系統
類比: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韌性


 -------------------------------------

參考資料:



 OpenAI 已成為全球科技生態的中樞節點,幾乎所有大型科技公司都將命運綁在它身上,

  • 微軟最大投資者雲端整合夥伴
  • 甲骨文與 軟銀 通過Stargate Project,提供數千億美元基建算力支援。
  • 輝達僅是晶片供應商,還身兼投資者客戶
  • 與 CoreWeave 共同構建資料中心與主權 AI 基礎設施,
  • Google、亞馬遜 Meta 也以雲端托管與 AI 投資身份參與,
  • Broadcom 負責客製化晶片設計。
這種交織的AI 共同體,形成前所未見的技術與資金網絡,象徵整個矽谷從競爭轉向共生,形成美國AI國家隊,當然,這也意味著,一旦 OpenAI 資金鏈出現動搖,整個生態系都可能受到牽連。

AI飛輪越轉越快,Nvidia以投資、硬體供應與雲端合作為核心,向OpenAI注資高達1000億美元,而OpenAI再以購買數百萬顆Nvidia晶片,與建設資料中心的形式回流資金。

同時,OpenAI又與AMD簽署部署6吉瓦GPU的合約,並獲得購股權,與Oracle簽下3000億美元雲端合作案,間接使Oracle再花數十億美元向Nvidia採購晶片。

資金互相流動的結構,也延伸到CoreWeave、xAI、Figure AI等新創公司,整個AI產業鏈,形成交叉持股交易環狀網絡,這些合作被業界形容為正向循環,且股東都很滿意,因為光是簽幾項協議,股東權益已經飆升。


美系外資摩根士丹利出具最新報告指出,AI 生態系逐漸形成「循環結構」供應商為客戶融資、共享收益,再透過交叉持股與市場集中度持續增加。

針對這個 AI 生態系,大摩也繪製出循環關係圖,分享哪些領域應該需要更透明的資訊揭露。
  • 從目前狀況來看,超大規模雲端業者的採購與租賃承諾已暴增至 3,300 億至 3,400 億美元,且每日仍在上升中。根據報告,OpenAI 約占甲骨文未履行合約義務(RPO)2/3,並占 CoreWeave 約 40%。
  • 大摩認為,這意味客戶集中度極高,這些公司的成功也越來越仰賴 OpenAI 的表現
  • 接著,大摩也分享以 OpenAI 為中心的循環關係網,認為這些日益複雜的交易,使外界更難評估 AI 需求的真實成長情況,並增加 AI 成功與否的不確定性。
  • 而投資循環能否持續下去,最終取決於 AI 能否產生穩定現金流,以支撐這些龐大的資本投入。
  • 大摩也認為,超大規模雲端業者的資本支出占營收比(Capex-to-Sales Ratio) 已接近歷史高點,並可能進一步上修。


1. Anu Bradford(2025)數位帝國:全球科技監理之戰,感電出版
不論台灣或美國,都缺少主軸的「價值觀」。
比較少從「法律」或「價值觀」的角度,思考科技對我們的影響。
。三大「數位帝國」的「監理邏輯」:
全球科技監管由
1.「美國」的市場導向
2.「中國」的國家導向
3.「歐盟」的權力為本
三種模式主導,背後的「價值觀」與「意識型態」,彼此競爭與擴張,影響全球數位生活。
。科技巨頭的雙重標準與中國監理模式:
美國科技公司為進入中國市場,常需配合中國的監管要求,顯示企業對「股東利益」的考量優先於「特定價值觀」,中國也藉由「一帶一路」投資科技基礎建設,
使其監管方式在全球南方擴張。
。台灣監管模式的轉變與未來挑戰:
台灣近期透過法律要求網路平台防詐,此舉更接近歐盟的法律監管模式,
顯示全球風向轉變。然而,台灣作為科技代工重鎮,要發展獨立的監管模式仍面臨挑戰,
需提升對科技產品背後「價值觀」「設計機制」的認知

2.無尺度網路(2025)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7%A0%E5%B0%BA%E5%BA%A6%E7%BD%91%E7%BB%9C

3.黃奕霖(2025)金融圈術語「黑天鵝」、「灰犀牛」是什麼?對你我有何影響?Cheers快樂工作人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1450

黑天鵝事件: 

  • 發生機率極低、且難以預料,卻仍然發生的事件
  • 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

灰犀牛事件:

  • 人們常忽略一些顯而易見,且必然會發生的重大災難,最糟糕的是明明早有預期,掌權者們卻不願做出反應。
  • 2008年的金融危機、氣候變遷。
綠天鵝事件(氣候黑天鵝)
  • 綠天鵝與黑天鵝的差別在於,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雖有高度不確定性,但發生的風險極大,且對人類構成的威脅比金融危機更嚴重,甚至可能引起一連串不可預測的連鎖反應,包括地理環境地緣政治社會和經濟發展等。
  • 氣候變化後引發對金融市場造成的系統性威脅。

灰天鵝事件(灰犀牛與黑天鵝的綜合版)

  • 發生機率極低,但並非不可預測,且會帶來嚴重後果的事件
  • 中美貿易戰,就被視為機率不高、但可被預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服務業數位轉型,需可實戰的創新方法論

專家傳真 - 服務業數位轉型 需可實戰的創新方法論, 2018 年 05 月 18 日,工商時報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518000297-260202 服務業如何結合 ICT 科技,進行數位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