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應用發展的需求面創新政策_ 芻議 》
台灣AI應用發展可以透過需求導向創新政策(Demand-oriented Innovation Policy),來更有效地回應社會與產業的實際需求,促進AI技術落地與市場擴散。
台灣AI應用發展下的需求導向創新政策實踐之建議:
1. 以人本需求為核心,設定政策目標
- 洞察異質需求:
政策設計應從實際社會、產業、用戶的痛點出發,強調AI應用如何解決醫療、長照、教育、交通、環保...等,台灣社會重大議題。
- 引導使用者共創:
引導AI開發者與終端用戶(例如 : 醫護人員、教師、企業等)協作,確保AI解決方案,貼近現場需求。
2. 公共採購與市場創造
- 政府帶頭採用AI:
推動智慧政府、智慧城市...等專案,政府成為AI應用的首批用戶,降低新技術進入門檻,創造示範市場。
- 需求導向標案:
在公共採購中,明確列出AI應用需求與效益目標,鼓勵企業針對實際需求,開發創新解決方案。
3. 鼓勵跨域場域實驗與多元場景驗證
- 補助域場實驗:
提供獎勵,讓AI應用在醫療、製造、交通、零售、農業等多元場域的試點,讓創新在真實環境中驗證與優化。
- 促進多元利害關係人參與:
結合產政學研及民眾社群,讓需求端(使用者)、供給端(AI公司)、平台端(政府/協會),共同設計與評估AI應用。
4. 支持標準制定與法規調適
- 推動AI應用標準:
協助產業界建立AI應用標準與倫理規範,降低市場不確定性,提升用戶信心。
- 設立法規沙盒:
設立AI應用法規沙盒,讓創新技術能在受控環境下先行試驗,逐步調整相關規範。
5. 強化需求端補貼與市場誘因
- 補貼使用者:
針對AI應用初期的關鍵用戶(例如:中小企業、偏鄉醫療等),提供採用補貼,降低導入門檻。
- 獎勵社會性導向的議題:
針對解決高齡化、碳中和、教育落差等社會需求的AI應用,應設立專案獎勵,並給予資源優先支持,促進其快速推廣與實踐。
6. 建立AI創新生態系
- 建立生態系樞紐平台:
政府或協會扮演「樞紐」,整合資源、媒合需求與供給、促進跨域合作。
- 獎勵星群繁衍:
獎勵小型創新團隊(星點)在不同場域快速試錯、複製成功經驗,促進AI應用多元擴散。
總結:
台灣AI應用發展若能落實需求導向創新政策,將有助於:
- 讓AI技術真正解決台灣社會與產業的核心問題。
- 降低創新失敗率,提升市場接受度。
- 促進AI產業生態系健康發展與國際競爭力。
關鍵在於:
從「技術驅動」轉向「需求驅動」,以人本需求為出發點,
結合政策誘因、場域驗證與生態系協作,
讓AI成為台灣創新與永續發展的重要動能。
---------------
延伸閱讀:
林宗漢、柯維然(2024)生成式 AI 的產業應用與發展趨勢
https://moda.gov.tw/press/dictionary/10273
陳右怡(2022)AI未來四大方向:分散式AI、生成式AI、可信任AI、永續AI
https://ictjournal.itri.org.tw/xcdoc/cont?xsmsid=0M208578644085020215&sid=0M34856744676937668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