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慧的四大階段:感知式、生成式、推理式(代理式)、物理式(實體式) 》
在AI發展的先後4個階段:
1.感知式、
2.生成式、
3.(代理式)和
4.(實體式)(Physical,自駕車和機器人),
我們正經歷第2階段進到第3階段, 節奏愈來愈快。
AI對齊和對齊AI,如同數位學生般虛實並存, 互相向對方靠攏,不會停止。
根據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近期公開場合的說法,人工智慧(AI)正經歷下列四個重要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代表著AI對世界理解能力的提升:
1. 感知式人工智慧(Perception AI)
。特點: 著重於「感知」世界,能夠識別圖像、語音、文字等各類感官輸入。
。應用:
。應用:
- 圖像辨識
- 語音辨識
- 文字辨識
2. 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
。特點: 除了理解訊息外,能自行「創造」文本、圖像、影音與程式碼等多樣內 容。
。應用:
- 自動生成文章、圖畫、音樂及程式碼
- 自然語言生成(如ChatGPT)
3. 推理式(代理式)人工智慧(Reasoning AI)
。特點: AI具備推理能力,能理解複雜意義,解決問題,甚至處理全新情境。
。應用:
。應用:
- 複雜問答
- 決策支援
- 數位代理人(如能自主處理多步任務的AI助手)
推理AI可被視為「數位勞動力機器人」或「代理型AI」,能處理更接近人類推理的任務,協助企業進行自動化。
2025年方興未艾的「推理AI」。
黃仁勳指出,AI正在從單純生成進化為能理解並解決問題。他說:「我們需要AI具備推理能力,能理解規則、原則與法律,進而一步步協助人們解決前所未見的問題。」這類AI便是所謂的Agentic AI,也就是具有代理功能的數位機器人。
AI Agent可以學習使用工具,如計算機、瀏覽器與試算表,也能串接SAP、Workday等企業軟體,幫助處理供應鏈與人資作業。因此黃仁勳直言,「從今年起,人人都是CEO」,因為職場不僅要管理人類同事,還得管理AI Agent。
4. 物理式(實體式)人工智慧(Physical AI)
。特點: 融合物理世界規律,如摩擦力、慣性、因果等,實現「物理推理」能力。
。應用:
。應用:
- 機器人學
- 自動化工廠
- 自主移動設備(如自駕車)
2025年正在發生的實體AI趨勢。黃仁勳指出,現在AI雖然看起來很聰明,但對現實世界的理解仍有限。例如 :一顆球滾過廚房檯面後不見了,AI可能就無法判斷它掉到哪裡,但小孩或狗卻知道去哪裡找。
這正是實體AI的挑戰:讓模型理解物理定律、摩擦、慣性與因果關係。
黃仁勳認為「物理AI」將成為AI的下個主流浪潮,這類AI不僅需理解物理定律,還需具備如「物體永久性」等物理推力。例如 :AI需預測球的運動軌跡、判斷抓取物體時用力大小,或推斷障礙物是否存在。當物理AI結合到實體機器人時,將推動工廠、倉儲等高度自動化,有效應對全球勞動力短缺。
5. AI技術發展趨勢
(1)第一波浪潮: 感知AI。(輝達GPU是贏家)
(2)第二波浪潮: 生成式AI。(ChatGPT與多模態是贏家)
(3)第三波浪潮: 推理(代理)AI。(AI Agent重新定義職場)
(4)未來主流 : 物理(實體)AI,聚焦於物理推理與機器人實踐。(智慧機器人與邊緣AI崛起)
(2)第二波浪潮: 生成式AI。(ChatGPT與多模態是贏家)
(3)第三波浪潮: 推理(代理)AI。(AI Agent重新定義職場)
(4)未來主流 : 物理(實體)AI,聚焦於物理推理與機器人實踐。(智慧機器人與邊緣AI崛起)
黃仁勳強調,物理科學(而非單純軟體科學)對未來AI發展至關重要,推薦選讀物理科學專業,為迎接AI物理推理能力成為主流的時代做好準備。
--------------------------
資料來源:
1.高佳菁(2025)不是軟體科學!黃仁勳曝「這科系(物理科學)」才是AI未來主流,自由財經
2.林士蕙 (2025)ChatGPT非終點!輝達黃仁勳親談AI四階段,贏家全解析,遠見雜誌
- 感知AI:輝達GPU是贏家
- 生成式AI:ChatGPT與多模態是贏家
- 推理AI:AI Agent重新定義職場
- 實體AI:智慧機器人與邊緣AI崛起
3.RexAA(2025)黃仁勳預言下一波AI浪潮:不是AGI,而是物理AI
- 第一波:感知AI ——讓機器看得見、聽得懂
- 第二波:生成式AI -讓機器說得出、畫得出
- 第三波:推理AI-讓機器能思考、有邏輯
- 下一波浪潮:物理AI的覺醒
・ 物理直覺:知道物體有慣性、有摩擦、有因果;
・ 運動能力:可操控機械手臂、移動機器人;
・ 感知與回饋迴路:能即時處理視覺、觸覺、空間等資訊。
4.劉奕酉(2019)八張圖,一次搞懂人工智慧的現在、未來,及對你工作的影響,天下雜誌
機器學習在各行各業都已有許多充滿潛力的應用 (翻拍自《人工智慧在台灣》)
機器學習在各行各業都已有許多充滿潛力的應用 (翻拍自《人工智慧在台灣》)
人工智慧是否會取代職場工作者的工作?(設計/劉奕酉)
人工智慧在產業的4P應用 (設計/劉奕酉)
英國研究機構牛津經紀公司的「人才大未來報告」,調查42個國家的人資長,對於人才供給與需求狀況的主觀評估。結果,台灣人才短缺的嚴重程度是第一名。
台灣目前扮演的角色為軍火商,以半導體及運算設備的提供來協助科技大廠捉對廝殺,而在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的加值上,仍處於起步階段。必須透過產管學研的跨界合作,台灣的人工智慧才有機會在地化。
5.陳昇瑋, 溫怡玲(2019)人工智慧在台灣: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天下雜誌
6.王穎皓(2025)2030年職場技能將洗牌!世界經濟論壇調查:39%技能將被淘汰、 這些技能將愈來愈重要,Cheers快樂工作人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2025年未來就業報告》揭示,
預測到2030年,全球將有39%的現有職場技能將被淘汰或需重大轉型。
WEF將技能劃分成4種:
1. #2030年核心技能(Core skills in 2030):現在重要且成長最快的技能。
2. #新興技能(Emerging skills):目前不太重要,但預期未來將增加需求的技能。
3. #穩定技能(Steady skills):現在重要,但預期未來的需求不會大幅增長。
4. #邊緣技能(Out of focus skills):現在不太重要,未來也不太會增加需求。
此外,WEF報告也指出,預計到2030年,結構性轉型將導致22%的現有職位出現增減,
預計新增1.7億職位,減少9,200萬職位,淨增7%,即多出7,800萬個工作機會。
7.蘇欣儀(2025)2030職場技能地圖大翻轉:核心技能18個月就過期!AI、永續、資安需求竄升,人力資本新戰場揭祕,Cheers:快樂工作人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218134213676966&set=a.599079482249112
;
8.網路溫度計 DailyView(2025)生成式AI、人形機器人夾殺!什麼工作會被淘汰?討論度第1名超意外
AI搶工作?創造力是無法被複製的關鍵。
No.10 收銀員、售票員
No.9 店員、服務生
No.8 軟體工程師
No.7 內容編輯、企劃
No.6 倉儲、物流人員
No.5 客服
No.4 翻譯員
No.3 司機
No.2 記者
No.1 醫護人員
9.JA(2025)WEF《2025就業未來報告》:5年內AI創造1100萬新職缺,兩種技能最重要,科技新報 TechNews
-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25年《就業未來報告》,到2030年,AI技術將促使86%的企業轉型,創造1100萬個新職位,但也將取代900萬個現有職位。
- 75%的企業計劃培訓現有員工AI技能,70%將招募具備AI經驗的人才,這反映出未來職場的2大核心能力:數據處理與技術應用的專業化。
- AI提高效率的同時,也帶來勞動力縮減風險。企業需兼顧技術導入與社會責任,透過轉職支援與政策配套降低衝擊,確保長遠的競爭優勢。
10.蘇柔瑋(2025)年薪上看487萬!10大「AI最難取代」高薪職位出爐:不只工程師,這類非理科也超穩,數位時代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3879/10-highest-paying-jobs
12.工研院產業學院(2023)AI未來四大方向:分散式AI、生成式AI、可信任AI、永續AI
盤點,是一種對未來想像的策展。
遍布全球的AI 100、立足台灣的AI 50當中,可以拼湊出關鍵趨勢。
以下為《數位時代》爬梳創投、媒體、研調機構等431家AI企業,從中精選出100家最具創新的代表者。
這100名單依基礎建設、垂直及水平應用分3類,照公司英文名稱字母排序。
- 基礎建設
歸類在這分類的公司有:
Anthropic、Cohere(加拿大)、DeepSeek(中國)、Gemini(Google DeepMind)、Meta AI、Mistral AI(法國)、OpenAI、Sakana AI(日本)、Sarvam AI(印度)、World Labs(李飛飛)、xAI(馬斯克)、零一萬物(李開復)、Anyscale、Baseten、Databricks(數據)、Hugging Face、LangChain、Mechanical、Orchard、MindsDB、Modular、Pinecone、Replicate、Snowflake、Together AI、Weights & Biases、Cerebras Systems、DEEPX、d-Matrix、Groq、Lightmatter、NVIDIA、Rebellions、SambaNova Systems、Tenstorrent、Cleanlab、Nomic AI、Scale AI(數據)。
- 水平應用
歸類在這分類的公司有:
Adept、Ema、Pryon、Glean、Hebbia、Unstructured、Notion、Perplexity(搜尋)、Twelve Labs(搜尋)、Ideogram、Luma AI、Midjourney、Pika、Runway、Stability AI、Synthesia、Character.ai、Poe、DeepL(翻譯)、AssemblyAI、ElevenLabs、SoundHound、SUNO。
- AI 垂直應用
歸類在這分類的公司有:
Anysphere、Codeium、Cognition AI、GitHub Copilot、Magic、Phind、1X Technologies、Figure AI、Skild AI、Writer(企業內容管理)、Cresta(客服)、PolyAI(客服)、Darktrace(資安)、Protect AI(資安)、Sierra(銷售與顧客關係管理)、Tome(銷售與顧客關係管理)、Anduril Industries、Helsing、Palantir、Shield AI、Mantra(漫畫翻譯)、Casetext(法律)、Harvey(法律)、Waabi、Eightfold(人資)、AtomicIndustries、Daedalus、MindBridge AI(財務、會計)、Inworld、Abridge、AEYE Health、Bioptimus、Cradle、OpenEvidence、EvolutionIQ、KoBold Metals、Insitro、Owkin、Sardine(防詐)、Vermillio(防詐)。
14.許鈺屏(2023) 人工智慧是什麼?AI應用案例、技術、未來發展都有的必修知識包來了,未來城市,天下雜誌
https://futurecity.cw.com.tw/article/22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