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思維與人工智慧 》
根據《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中所提出的四大思考面向—— 「批判思考」、「問題解決」、「複雜系統」及「決策思維」。
在四大思考面向上,AI確實有能力展現相當程度的思考,以下逐項說明:
一、密涅瓦大學的四大思考面向與AI
1. 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
- AI 能夠進行「評估」與「分析」:
- 能分析論點是否合理,辨識邏輯謬誤與證據不足之處。
- 能將資料拆解並判斷資料來源的可靠性。
- 以訓練資料和既有知識,協助人類去形成有效的論證與反思。
- 限制:
AI 必須靠使用者輸入相關背景資訊,對「複雜情境」的獨立判斷及主觀經驗則有限,且難以完全理解文本中深層的「文化脈絡」。
2. 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
- AI 善於「拆解問題」和「差距分析」:
- 可以根據描述,將問題步驟化,界定條件限制與目標差異。
- 可以提供創意解決方案的「發想工具箱」,提出各種可能的解題路徑。
- 限制:
AI 的「發想」主要是在過去模式資料上的組合創造,缺乏實際經驗帶來的「創新」及「直覺」。
3. 複雜系統(Complex Systems)
- AI 能建構「全局觀」並描繪系統架構:
- 能快速分析大量資訊,辨認系統各成員間的關聯與互動邏輯。
- 能協助找出影響系統的關鍵環節,並模擬「正向或負向迴路」的可能效果。
- 限制:
AI 通常依賴既有的數據與模型來推論,對系統之外的隱含因素,(如:潛規則、未現身的利害關係人)不易全面捕捉。
4. 決策思維(Decision Making)
- AI 特別擅長「數據」、「槓桿」與「目標」之間的邏輯建模:
- 可以根據數據和規則設計決策演算法,幫助使用者分析因果關係,設立可量化目標,並調整達成方法。
- 可以協助模擬「反事實」情境,預測不同決策路徑可能帶來的後果。
- 限制:
AI 的因果推理依賴資料,難以對人的「直觀」、「倫理」及「價值判斷」做出深入回應。
5. 結論
AI 已能部分仿效密涅瓦大學強調的四大思考力,尤其在「分析大數據」、「系統建模」、「資訊評估」等理性運思極具優勢,並且能夠協助人類培養更精確的系統觀與判斷力。
但是,現行AI還不具備真正的「自主意識」與「價值判斷」——
需要人類「設定目標」、「判斷倫理」、「確認意義」。
AI最能發揮作用的是擔任人類思考的『強化劑』,提供龐大資料組織架構、拆解工具、評估方法,讓使用者能比傳統學習者,更快速有效地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
二、密涅瓦大學80個思考習慣與AI
密涅瓦大學80個思考習慣
https://vocus.cc/article/62618319fd89780001b3e438
「密涅瓦大學思考習慣清單」,在「批判性思考」、「創意思考」、「有效溝通」和「有效互動」四大面向,涵蓋了約80種不同的思考方法。
*目前AI能做到的思考方法
1. 批判性思考(如分析問題、拆解策略、評估理由等)
- AI能從數據中找出心理因素、條件、規範、偏誤、缺漏。
- 可執行抽樣、統計、相關分析、歸納及推論等邏輯。
- 能辨識論點合理性、推敲立場、抽絲剝繭因果。
2. 創意思考(如科學解題、聯想、發掘與探索)
- AI能組合既有資料提出新組合、提供多種解決方案。
- 可以協助問題定義、條件設定、類比思考。
- 能輔助抽象化、模擬未來、規劃路徑。
3. 有效溝通(如語言與非語言溝通、簡報設計、多媒體呈現)
- AI可根據指示生成邏輯清晰、分層分重點的文字內容。
- 能協助簡報架構整理、資訊圖設計建議。
- 在媒體的文本撰寫與修訂上表現出色。
4. 有效互動與複雜系統(如系統思考、系統輪、因果環分析)
- AI能協助架構系統思維、製作因果關係圖、模擬互動路徑。
- 可以分解複雜網絡,找出關鍵節點與潛在影響。
*目前對AI來說,有挑戰的思考方法
1. 涉及主觀經驗、情感、倫理判斷
像是「情感共鳴」、細膩的說服」、真實同理」,AI僅能模擬語言表達,實際體驗與人類情感難以完全複製。
2. 社會性及高層次價值判斷
AI的「道德判斷」多由規則與資料推導,缺乏「內在價值」與「自發反思」。
在「組織治理」、「動態談判」等,需高度「情境理解」和「臨場反應」的互動上存在局限。
3. 創新突破與前所未有問題解決
AI的創意是在人類既有知識基礎上的重組,對真正未知領域或全新架構的突破較難自發產生。
*結論
絕大多數密涅瓦清單中的思維工具,AI皆能執行其「理性分析」、「推理演算」、「資訊組織」及「資料呈現」功能,甚至在批判性分析、系統化、資料整合方面優勢明顯。
但是,在「經驗直覺」、「情感交流」、「價值抉擇」及「同理關懷」上,AI仍只能輔助,而難以等同人類本能。
換句話說,AI可以成為密涅瓦大學清單練習上的最佳教練與助手,但最終的深刻領悟與價值實踐,仍需靠人類自己!
三、人類思維與AI的未來
雷‧庫茲威爾(Ray Kurzweil)提出「思維模式辨識理論」(Pattern Recognition Theory of Mind),據以建立模擬人腦的模型。
因此,電腦能夠有學習能力、具有意識,能夠理解情感、表達情感,並能懂得雙關語、幽默和嫉妒。
雷‧庫茲威爾(Ray Kurzweil)曾經做出的大膽預測:
- 2029年,將出現能夠通過圖靈測試的機器。
「2029年,AI將通過圖靈測試,聽得懂笑話、理解愛的機器人將會出現」
- 2030年代,利用奈米科技,大腦新皮質的上端部分,可以連結到雲端,AI成為人類的延伸部分。
- 2045年,奇點來臨,人類和智慧型機器無法區分,AI比人類更聰明、更有能力,人類的命運將發生巨大改變。
--------------------------
資料來源:
1.李佳達, 劉劭穎, 黃禮宏(2022)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究竟
2.陳詩妤(2022)比哈佛難錄取!密涅瓦大學創辦人:比起聰明,學生更該有「智慧」,親子天下雜誌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3673
3.密涅瓦大學,培養無懼未來的能力,Cheers雜誌第205期
https://web.cheers.com.tw/issue/2018/csrusr/article-minerva.html
4.為什麼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大學的思考習慣訓練 ft. 李佳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wN0b0_HxnU
5.為什麼密涅瓦大學不教傳統學科?認識打破科系疆界的「思考習慣」ft. 李佳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9Hk9CNpSTE
6.申請難度比哈佛、史丹佛還高?揭開密涅瓦大學的神秘面紗 ft. 李佳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05s1omgmjo
8.Ray Kurzweil(2025)奇點已近:當人類與AI融合一體,經濟新潮社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21407?fbclid=IwY2xjawMAlmVleHRuA2FlbQIxMQABHm5BtmgPNzbgbAHBTvbcvMpPm28YNRveO7JIE3VP8wj84FnDFpbdtUXTDtY2_aem_k0XF-ffSJpDWkdII7H5WMA
9.蔡政宏、黃楷元(2025)AI 真的有「智慧」嗎?一場探索智慧本質的思辨之旅,研之有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