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及試描繪_U-Bike的商業生態系 》
1.商業生態系(Business Ecosystem)
商業生態系(business ecosystem)概念,最早由Moore(1993)提出,強調企業經營不再是孤立行動,而是在一個以核心企業為中心的合作—競爭網絡中運作,與供應商、顧客、競爭者與互補者共同創造與分享價值。
這種動態共生關係,使企業間的資源共享與制度協調,成為維持生態系穩定的關鍵。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1538872/12433487539.html
Iansiti與Levien(2004)進一步將商業生態系中的參與者分為:
- 基石者(Keystone):
負責平台架構與生態穩定,如YouBike系統的政策設計與資料規格。
- 利基者(Niche):
提供特定專業價值,如捷安特負責自行車設計製造。
- 支配者(Dominator):
可能對生態造成壟斷或主導,需設計良好治理機制加以平衡。
Ron Adner (2004)「生態系統」決定了新產品和服務是否緊抓消費者的心,提出3個重要的成敗關鍵因素:
- 合作夥伴:我需要依賴哪些人的創新,才能使我的創新成功?
- 執行焦點:該怎麼做,才能夠準時提供符合規格的創新,以打敗競爭對手?
- 採用鏈:還有誰必須採用我的創新,才能讓終端消費者有機會評估創新產品的價值?
Ron Adner (2022)「生態系」的定義是:
與傳統的產業概念不同,分析生態系最重要的就是價值元素。
■ 對顧客的洞察力:創新之旅的起點。
■ 價值主張:顧客應該得到的利益或好處。
■ 價值結構:價值元素的安排方式。
■ 活動:生態系合作夥伴為傳遞價值主張而部署的任務、能力和技術。
- 生態系角色結構與價值分工;
- 公私協作與跨域協作模式、(數據)治理機制;
- 多邊關係中如何維持長期穩定性與政策回饋。
2.U-Bike的生態系角色
U-Bike生態系主要包含7大類核心角色,分述如下:
- 公部門(中央與地方政府):
交通部與地方政府(如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等)共同負責政策設計、補助資金、站點規劃與平台資料回饋規則,亦兼顧使用者利益與永續目標。
---------------------------------------------------------------------------------------------------
- 核心供應商(捷安特 Giant):
提供YouBike車體設計、生產與部分維修技術支援。
- 維運商(微笑單車公司):
負責每日車輛調度、現場維修、客服管理與營運績效統計,具有高度在地知識與操作能力。
---------------------------------------------------------------------------------------------------
- ICT合作商:
導入車機、RFID感應、雲端後台與資料分析模組,支援即時監控與APP功能。
- 支付與會員系統商(悠遊卡、一卡通):
提供去現金化、自助化使用體驗,並整合大眾運輸系統,提高跨平台流動性,形成高黏著的使用網路。
---------------------------------------------------------------------------------------------------
- 廣告商與在地商圈:
透過合作推廣與行銷活動,提升品牌知名度與用戶參與度。
---------------------------------------------------------------------------------------------------
- 使用者(市民與旅客):
以日常通勤與觀光休閒為主,透過行動裝置租借、繳費與評分,回饋營運者進行需求預測與服務改善。
3.U-Bike生態系的價值共創(層面):
- 政府層面:
達成交通治理KPI、環保減碳政策與智慧城市推動目標。
- 企業層面:
核心供應商與維運商提供車輛提供與維運,ICT廠商測試智慧城市應用。
- 市民層面:
低碳交通與彈性移動體驗,提升生活品質與健康。
4.U-Bike政策目標與平台治理:
U-Bike的營運模式,亦即由政策目標所驅動平台架構及治理機制,包含:
- 地方政府決定是否採用YouBike 1.0或2.0版;
- 不同城市設定獨立的補助機制與站點密度;
- 車輛調度與營運績效須符合月報制度;
- 運輸部門可即時存取營運資料進行監理。
一方面強化平台穩定性,
另一方面也賦予地方政府高度調控能力, 形成跨部門、跨業者共治的數位交通樣貌。
5. 描繪U-Bike的商業生態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96617?srsltid=AfmBOoqnQHfxz4gF8dEJK_Tq-wM0C8uo6zBGofheTswbMMf3pdAzcDxe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1538872/12433487539.html
https://hbr.org/2004/03/strategy-as-ecology ;
https://maaw.info/ArticleSummaries/ArtSumIansitiLevien04.htm
(The Wide
Lens: A New Strategy for Innovation)
- Ch4: 繪製生態系統:確認組成和位置
- Ch5: 角色和關係:在創新生態系統中該領導或是追隨?
7.Ron Adner
(2022)生態系競爭策略:重新定義價值結構,在轉型中辨識正確的賽局,掌握策略工具,贏得先機,天下雜誌
(Winning
the Right Game: How to Disrupt, Defend, and Deliver in a Changing World)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20762/hbr-article?fbclid=IwY2xjawKewt5leHRuA2FlbQIxMABicmlkETFoZ0hKT3RNMXV3WmR4UWNVAR5n7QS75PP6HSojYtHPsodTNwNgX2jvv6UzgKKt0pXRTJL-MLhiZxtE6supIA_aem_-XFPaJxdpZbiSohcEMW0vA
9.韓煒、鄧渝(2000)商業生態系統研究述評與展望,南開管理評論,第23卷,2020年第3期,第14-27頁
https://nbr.nankai.edu.cn/uploadfile/nkglpl/20200717/2%20%E5%95%86%E4%B8%9A%E7%94%9F%E6%80%81%E7%B3%BB%E7%BB%9F%E7%A0%94%E7%A9%B6%E8%BF%B0%E8%AF%84%E4%B8%8E%E5%B1%95%E6%9C%9B%20%E9%82%93%E6%B8%9D%E7%AD%89.pdf?fbclid=IwY2xjawKewqhleHRuA2FlbQIxMABicmlkETFoZ0hKT3RNMXV3WmR4UWNVAR68D9aCLqK-rRD5lohRys6_1pNBq_EN8zdd6G_qCS7lWvPa9SmsUcd-Jlp3ag_aem_JlhJ_WkE12OoNmqF24qH6A
10.陳建瑋、莊坤儒(2013)悠遊台北的微笑單車,台灣光華雜誌
https://www.travel.taipei/zh-tw/pictorial/article/16503?fbclid=IwY2xjawKewrFleHRuA2FlbQIxMABicmlkETFoZ0hKT3RNMXV3WmR4UWNVAR5n7QS75PP6HSojYtHPsodTNwNgX2jvv6UzgKKt0pXRTJL-MLhiZxtE6supIA_aem_-XFPaJxdpZbiSohcEMW0vA
12.臺北畫刊(2023),微笑騎旅 遍覽城市精彩風光,台北畫刊112年12月,第 671期
https://www.travel.taipei/zh-tw/pictorial/article/54000?fbclid=IwY2xjawKewu1leHRuA2FlbQIxMQBicmlkETFad2E0
13.*我(2022),Giant個案資料
RFZ2YTZ1SzNPSmtvAR7T4KVDg2izg7MypRyzZCicpE0E-hNMn3jTJpHkL-a4FPJzdinnvtiYnciRTA_aem_nbYAoYrC3U6Ky-ie00ZQSQ
12.陳于晴(2020)太陽能供電!YouBike 2.0版來了 一張表看懂四大創新
https://www.if.itri.org.tw/ArticleView.aspx?v=16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